快好知 kuaihz

“自主品牌”误国误民 中国企业做品牌被误导!

“自主品牌”误国误民央视新闻中多次提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后来在晚间新闻联播中又有提到。相关的报道中,提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售大幅下滑之类的消息。为了与“自主品牌”之说形成对比,报道中甚至举证菲亚特、通用汽车的例子说,中国市场成了国外品牌的救命稻草。

自主品牌是个让人头大的词语,什么时候在中国兴盛起来我没有查证。令我迷惑的是,什么是自主品牌

从地域角度说,有国家品牌,有洲际品牌;从定位角度说,有高端品牌,有中档品牌,有低端品牌;从行业说,有日用品品牌,有运动品牌,有烟草品牌,有化工品牌;从影响力角度看,有全球品牌,有国家着名品牌;等等。

不论从哪个角度,也分不出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算什么呢?

自主品牌常让我想起民族品牌

前些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民族产业、民族品牌一度非常盛行。那个背后,是什么产业、什么品牌需要国家保护,需要谈判代表与美国、欧盟去谈判、争取。不过,中国加入WTO十年下来,大家已经很少再提民族品牌了,没出息不说,关键是没用,也没人理了。当然,偶尔在某个角落里,还是能听到所谓民族品牌的呻吟。每当民族品牌在呻吟的时候,一定伴着的弱势品牌或者即将边缘化的品牌的阴谋诡计。市场竞争不过,就背地里玩阴的,煽动爱国情绪利用爱国情绪。记得当年苏泊尔要卖品牌的时候,一些比苏泊尔弱势的品牌,基于担心苏泊尔被收购后,与境外品牌中国竞争不利,就利用媒体,高喊保护中国民族品牌云云。时至今日,小十年过去,也没见那些所谓的民族品牌锅做强做大。利用民族品牌的机会主义者,是无法真正在市场中成为赢家的。

中国汽车业当年也是叫嚷民族品牌最激烈的行业,红旗就被很多汽车业的前辈因珍爱过切而冠以民族品牌。结果呢,除了偶尔几个好奇者外,根本没有消费者买账。一汽为红旗这个所谓的民族品牌付出的代价,是巨大与沉重的。

所谓自主品牌汽车,基本上是近几年的事情。一方面,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加了,确实需要中国品牌崛起,也可能有中国品牌崛起。但凡事怕脑袋发热,不按市场规律办。一些人汉语水平高,硬要将中国品牌弄个别名:自主品牌。然后呢,再向国家要政策扶植。加上一些官员的好大喜功,自主品牌居然就蒙混过关,喊了起来。可是,这也就是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喊喊,给自己找回点面子。真在国际市场上,你怎么宣传?你怎么向国外消费者解释?把别人牙笑掉了事小,自己无端丢人事大。

其实,就是激发国民的消费热情,也不能太强调自主品牌概念,强调也不一定也作用。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真正看重的还是物美价廉,自主不自主不打紧。

中国要经济实力要增长,要崛起,依靠的是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而证明企业世界影响力的,就是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世界级的,品牌企业与产品品牌都是综合实力的表现。不过,真正能让国际认可的,或者国际市场给这些品牌企业贴标签的,一定是中国企业、中国品牌,而不是中国自主企业,或者中国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的出笼,是对品牌认识表面性的结果,也是开放不够的产物。中国制造也好,中国创造也好,核心只有一个,要有中国品牌支撑,要有代表中国实力的世界级品牌。不过,中国品牌没有中国自主品牌这样的怪胎注解,也无须这样的注解。

举例说,在世界范围看,华为算是中国的电信品牌,海尔是家电品牌,联想是电脑品牌。如果你硬要给它们分别冠以中国自主品牌华为,中国自主品牌海尔,中国自主品牌联想,那是多滑稽的一件事?

这样滑稽的事情,最近通过中央电视台,通过新闻联播,在向整个中国传播着。政治层面的问题我不懂,但在经济层面,这种有违常理的事情出笼了,而且还在大叫过街,真是咄咄怪事。

中国企业做品牌被误导!陈总是我在总裁创新领导力课上认识的,当时他面容疲惫,言语中表现出消极的人生态度。他说这次来参加总裁创新领导力的课并没有奢望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只是想放松一下心情。

深谈了几句了解到,陈总经营着一家电子公司,到今年已经四个年头了,开始企业表现出强劲地发展势头,公司业绩和利润都呈上升趋势,这样的好景并没能维持太长时间,企业管理中不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出了问题。“难道我的企业真的逃不过五年的宿命论吗?我一定要打破这个所谓的规律。”

陈总说接下来的时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大企业的规模,希望通过企业资金的更多投入,企业规模的扩大来摆脱中小企业短命的现状,尽管当时副总和其他管理人员的极力劝谏,但陈总都不予理会。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出现好转,反而问题愈演愈烈,到现在企业不仅面临缩减开支,裁员减薪,更严重的是如果再坚持这样的决策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险。

陈总和我聊完这些的时候,我开始问道:“那是什么导致你的企业处于现在这种状况下的呢?”陈总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我只是坚持自己对企业的那份执着……”

陈总做错了吗?他坚持对自己企业的那份执着,错了吗?

企业是企业家的生命,是企业家含辛茹苦收获的成果,执着于自己的企业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像陈总这样真的是“执着”吗?很多企业家在企业理念的理解上,总是容易将“固执”误解为“执着”,固执是一种过激的缺少深度思考的行为,往往是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坚持己见,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像陈总这样当他身边的人开始提醒建议时,陈总却并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是陈总作为领导者在领导力方面所缺失的。这样的固执不仅让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大大减分,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那企业家所需要的“执着”到底是怎样表现的呢?陈总所说的“执着”其实正说出了企业家们的心声,想要执着于自己企业发展是企业家最初最真的美好意愿,但在这个意愿的指导下,企业家却急功近利将“执着”误化为“固执”的手段,不知不觉偏离了最初的美好意愿,陈总就是这样迷失在“执着”当中。真正的“执着”是认准了一个准确的方向,不畏困难,不达目标不松懈,企业家在追求目标的时候应该准备的知道自己是否沿着一个准确的目标前行, “执着”作为一个目标导向,在人们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指引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家需要具备这样的“执着”,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执着于自己的企业梦想。

如果你想“执着”于你的企业之梦,那在迈开计划的第一步时问问自己,你是否有着一个准确的方向定位,你的周围是否有一群支持你的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的“执着”将会更好地彰显出你的领导魅力,你的“执着”将会成为企业成功的奠基石。

品牌最佳方式是持久抗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红军自身的情况,结合中国抗战的形势,分析指出中国抗战不是亡国论,也不是速胜战,而是持久战,把这一场持久战规划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最后还经过持久抗战,我们中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同样,品牌发展历程中,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微软,成长也非常地缓慢,利用了十多年时间才让自己的销售额超过1个亿美元。 

现在火红中国大江南北,单罐销售量已经越过可口可乐的罐装,2009年已经突破150亿人民币的王老吉,同样是在2002年之前,经历了多少寂寞年月,最终才成长起来的。 

“功能饮料”品类领导品牌的红牛,花了5年的时间,才让销售额达到100

万美元,又再花了5年时间,才使销售额突破1个亿美元。红牛正是经过了漫长的40多年发展历程,才实现了品类领导者的绝对地位。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那些使用广告轰炸倒下的品牌这辆车似乎开得太快了,自然会刹不住的时候,防止出现“车祸”的危险必然思考的问题。无论是正常成长,还是不正常拔苗助长。一个品牌成长需要一定的沉淀与积累,没有这个过程,品牌就会像一只脱缰的马到处乱闯,问题的隐患总是随时随地存在的事情。打造品牌不要梦想一步登天,或一口吃成胖子。这是常识。也同样是打造品牌必然遵循的规律。 

打造品牌不像火箭飞船一样,马上升空进入宇航的轨道,而要像飞机那样起飞,慢慢在跑道上做起飞的助跑,坐在里面的旅客才不会颠三倒四的震动。 

市场变化莫测不应该成为中国企业急速增长的理由。时间是中国企业打造品牌的盟友,而不是企业打造品牌的障碍,企业需要有耐心去培养品牌,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问题奶粉事件与经济危机已经放出“危机”的信号,这不单是我们企业需要提高警惕,而且更要准备好打一场持久的品牌战。

打持久的品牌战不是意味着放弃快速增长的速度,反而,打持久战的同时,我们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中小企业更应该利用速度的优势来赢得竞争胜利。但是,这一切与信赖轰炸广告模式不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误国  误国词条  品牌  品牌词条  误导  误导词条  自主  自主词条  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