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内容,只分对错
最近半年,至少有3个不同行业的CMO或总监跟我说同一件事。
在决策一个内容要不要做时,非常摇摆不定,即便非常喜欢的内容,做出来不火怎么办?毕竟是一笔预算,不火钱就浪费了,很难以决策。
所以你看,今天大家决策一个内容要不要执行,核心标准是能不能刷屏,会不会火,而这件事一定无法事前预测,所以这个决策变成了主观决策,谁的title高谁来拍脑门。
我之前遇到过这种状况,带着一个值得做的创意向管理者提案,管理者对营销的理解并不深刻,于是问我能不能火?我就很难回答,说能火肯定是瞎编的,实话说不知道提案可能就无法通过。我相信很多营销人都遇到过类似的境况。
今天我们试图解剖一下这个问题,如何判别一个内容是否值得做,如何说服管理者决策一个不知道能否刷屏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下:
没有好内容,只有对内容
很多同行都重复一句话,好内容万岁,好内容胜过一切。
那我就请问了,什么是好内容,有没有标准?如果没有标准,谁来决定一个内容是不是好内容?如果好内容的标准是事前主观判断,那就不算好内容。如果标准是传播后的口碑评价,那就无法事前决策。所以综上,有些人认为的好内容,只是运气的产物。
策略人通常不喜欢碰运气和拍脑门,我们需要建立决策标准。什么内容值得做,什么内容坚决不做。这个标准里肯定不存在好坏,好坏没有客观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区分对错,长期可持续做对的事情。
如何区分对错,这事关品牌策略,没有策略的品牌,追热点流量追不成品牌。品牌,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做对的事情。
比如Nike,它的基因是行动力,是“just do it”,现在这个口号已经持续30年。30年来Nike一直鼓励所有人行动起来。做的所有品牌内容,所有传播,所有创意,都是在“行动起来”这一个方向上持续。
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对的内容,怎么做都不会错,无非是效果好一点,差一点,或者超预期的好,但绝不会出现没有效果或者负效果。
而这个正确的品牌策略一旦确立,就是决策内容对错的标准,这是客观标准,所有人都能决策,管理者需要决策的可能是预算,人力等其他客观因素,但不是内容的好坏。
内容优先,流量靠后
以内容为核心喊了很多年,但大多数品牌都禁不住流量的诱惑。但好在,我们现在看到有些品牌正在回归内容,这是趋势,未来所有品牌都应该回归内容。
接下来通过案例聊聊,为什么做内容,如何做内容,什么叫以内容为核心,为什么内容比流量更值得投资?
这几天看到春夏与其他5位全球创造者的品牌影片,等播到最后,才出现OPPO的LOGO,这组影片叫“创造是一种本能”。
为什么要拍这种广告,全片没有介绍产品,甚至没提及品牌,到最后才出现品牌LOGO,而且看得出来,这是一条价格不菲的品牌影片。这种内容到底值不值得做,有什么品牌价值?
我来帮大家梳理解读一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影片,可持续做正确的内容,能带来什么回报。
建品牌与做营销
首先要把做事的目的搞清楚,建品牌与做营销是两个目的,建品牌是长期目标,像Nike一个slogan用了30年并打算继续用,这是建品牌。做淘宝直播卖货,做社交裂变等等这是做营销。只要想清楚目的,事情就好办,最怕没想清楚,既要情怀又要销量,就四不像了。
品牌和营销是重点不同,没有谁高谁低,也并不矛盾。OPPO做品牌,也做很多营销,这两者可以一起做。我的建议预算可以3:7,拿出三成预算做品牌,在一个方向上持续做,一直做。剩下大部分的预算做营销,为销量负责,为营收负责。而实际上大多数品牌并没有这个概念,陷入既要又要的陷阱。
关于这支影片,是品牌影片,服务长期品牌,而非短期销量。在策略上匹配OPPO Reno所倡导的“创造者”这一形象。
关于创造者的内容OPPO并非第一次做,之前也一直强化品牌创造者的形象。比如在产品外观设计上,一直坚持原创,创造具备原创设计感的产品,外观也一直是消费者喜爱的卖点之一。
比如举办音乐节,支持原创音乐,为音乐创造者们提供更大的舞台。比如举办摄影大赛与影展,让普通人用手机也能创作出大片,也能举办摄影展。在OPPO的平台上,创造者不再是专业人的专属,普通人也可以创造。
做品牌就是,不那么功利心,不带着推销的目标,坦荡荡真诚的沟通消费者,彼此都感受到愉悦与快乐。OPPO做这些内容,并不是急切的想兜售手机,而是通过品牌内容达成价值观上的共识。
重要的是,品牌做了什么
品牌何以成为品牌,是因为品牌所代表和倡导的价值观,这一点对做品牌的企业会越来越重要,不排除未来会设立首席价值官的可能性。
我们看到OPPO做的以上内容,几乎都不宣扬产品,几乎都是OPPO去做了一件跟创造力相关的事情。对于做品牌来说,你能做什么和你做了什么,后者显得更加重要。营销是你能做什么,品牌则是你做了什么。
不说产品,甚至不过分露出品牌的内容,这些内容的价值是,品牌做了什么。OPPO在创造力这个方向上持续做事情,做的事情越多,积累的时间越久,品牌认知共识也就越牢固,最终也就成了一个品牌的基因。
OPPO支持创造者,是品牌行动,是品牌做了什么的重要体现。OPPO本身也是创造者,创造更具时代审美的产品。同时为所有创造者提供创造平台,可以使用OPPO手机,创造出非凡的作品。
重要的是还支持纯粹的创造者,与年轻的创造者站在一起,一起发声,一起表达,一起创造。正如这次联合全球6位年轻的优秀创造者,支持他们创造。
只要做的事情足够多,做的时间足够久,OPPO的创造者基因就会越强大。投资品牌内容,随着量的增加和时间的累积形成增量,并不是做完就结束了。品牌内容的投资是价值投资,是时间的朋友。
被动长尾流量
我们还是说一下流量的问题,品牌内容的流量重要不重要?甚至在营销过程中,流量是不是最重要的?
营销人每天面对各种KPI,微信阅读10万+,微博话题阅读好几亿,UGC多少,曝光量多少等等,这些东西仅仅是一些数字,并不能真正带来效果。但由于大家都在追逐流量,也就成为以流量为核心的营销。
接下来聪明人会先冷静下来,从流量价值切换到内容价值。
内容与流量本身不会分开,只是主次的问题,以流量为主的案例太多了,比如自媒体,追个热点10万+,但涨粉只有200。以内容为主,会建立可持续的品牌气质,与大众达成品牌共识,品牌内容一直在一个方向上创作,会带来更大的长尾流量。
一个品牌内容生产出来,就会永远被留在互联网上,供人们随时查看,区别在于什么内容会被不断翻看,什么内容不会那么容易过时。经典的内容会被动长期产生长尾流量,品牌内容应该思考的是这部分流量,而不是发布一周之内的流量。
今天OPPO这支“创造是一种本能”品牌影片,并不服务短期流量,而是为长期流量,为一个品牌的历史负责。一个品牌做过什么,就是它面对大众的“简历”。
一个品牌的历史上,总会有一些重要的内容与事件被记住,成为品牌简历中的里程碑,这些内容与事件的叠加,就是品牌本身。
建品牌,坚持做对的事情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聊的是建立品牌,而不是做营销,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只是做生意,赚快钱,那么建议努力做营销,把产品做好,把产品卖出去。如果希望做百年品牌,就必须拿出一部分预算来做品牌,来持续的建设品牌价值观。
首先是如何决策一个品牌内容应不应该做,现在的大多数决策是依靠流量,但流量无法提前预知,于是就靠总监或者CMO拍脑门赌一把,对于CMO来说,他也不想拍脑门,也不想赌一把。
这就是现在很多市场决策者的困惑,花了很多钱制作一个内容或者做一件事情,基本不能带来销售转化,可能连流量也不高,这种几乎看不到收益的事情,要不要做?
对于希望建立品牌的企业来说,当然要做,但不是赌一把好内容,而是在策略框架下做对的内容,并持续做对的内容。
然后是品牌内容的价值,今天我们聊了OPPO的“创造是一种本能”,这个制作成本不低,但全片不聊产品也不提品牌的影片,有什么用处。
如果希望建立品牌,建立伟大的品牌,就必须要有支持和倡导的价值观,自己的产品要践行此价值观,也要支持此价值观下的大众。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伟大的品牌,敢于去做一些更具普世价值的事情,因为这个价值观就是品牌本身。
再就是流量焦虑这一点,做品牌内容并非不考虑流量,大多数内容发布一周之内就要出结案报告,就要统计流量。而品牌内容要的是长期流量,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影响大众,反而这些品牌内容的流量价值会更大。
最后,做品牌本身是比较奢侈的事情,对于初创企业我并不建议过多的投入品牌预算,先度过死亡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比较重要。
即便是稳定增长的大品牌,我最多建议预算3:7,留出三成预算完成品牌做了什么,去做品牌,七成预算留给产品能做什么,服务营销。
祝,基业长青。
“扫个码吧”,从微商到大品牌为什么都爱建微信群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社交通讯、移动支付、浏览咨询全都可以通过微信完成。
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微信,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近年来,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门店,都开始利用微信群做生意。就连很多卖菜的小摊贩,都建了自己的微信群。
那么对于线下门店来说:
建群之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种子用户究竟有多重要?
怎么让用户愿意主动拉新,实现社区裂变?
什么样的活动可以促进用户购买欲望?
怎么运营微信群,提升复购率?
怎么做好用户管理,长期留住客户?
通过阅读,你将得到答案。
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要做好
1、根据产品定位,做好用户画像
建立微信群之前,第一个需要做的就是用户画像。也就是,你要弄清楚哪类群体会成为你的用户;他们有什么特征,是男是女,多大年龄,是哪里人等等。
当然用户画像不是凭空猜测,你需要一个获取用户信息的途径。如果你开了一家线下门店,那么每天进店的人,就是你的客户,以此为基础进行画像。
除了自己的门店,竞争对手的门店,也是获取用户信息的途径之一。
找到你的目标用户之后,再分析他们有哪些特征。
用户画像分为直接画像和延伸画像,从两个维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比如一个做母婴用品的商家,应该怎么做用户画像呢?
直接画像,母婴用品的消费主力,首先肯定是孩子的家长,一般是妈妈,集中在30岁到40岁之间,当然年轻一点的也有,只不过占比略少。地域方面,如果是线下门店,那么你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同一地区。
延伸画像,就是在直接画像的基础上,继续分析这类群体的其他特征。
30岁到40岁之间的宝妈,除了母婴用品,还会关心什么呢?针对孩子,可能会关心早期教育、童装等等;针对自己,可能会关心护肤、化妆品等。
如果你的产品价格比较高,那你的用户一定是收入比较高的人。
从不同维度,全方位的分析用户特征,你就会更清晰的知道,到哪里找什么样的人。
2、设置有吸引力的奖励
当你知道了谁会成为你的用户时,就要找到他们,让他们加群。
但用户为什么要加你的群呢?你总要给他一些理由和动力,而最好的动力,其实就是各种形式的利益。
比如有些饭店,在客户买单时,会邀请加群,可以打折;有些社区便利店,加群可以有优惠等。
这些都是因为利益驱动而加群的,重要的是,你选择的奖励,要具备很强的吸引力,还要和你的产品相关。
比如做美妆的可以送体验装,卖水果的也可以送水果,还可以送优惠卷等。当然你需要先核算好成本,要确保之后能够赚回来。
3、找到你的种子用户
确定好你的用户群体,设置好有吸引力的奖励,之后就要去找到这些用户,拉他们进群了。
对于线下门店来说,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每一个进店的客户,都可以邀请加群,这些都是很精准的用户。
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周边其他门店进行合作,看看哪些门店的客户群体和你有交叉,跟他们进行合作,互相加群。
比如做母婴用品的商家,可以和早教机构合作,双方相互引流。早教机构的用户,一般也都有母婴用品的需求。
不管你经营的是什么,只要做好用户画像,都能找到可以相互合作的渠道,借助渠道积累最初的种子用户。
一个方法,让种子用户帮你裂变
把种子用户拉进群,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你需要更多的用户,就要依靠种子用户来帮你裂变了。
举个例子:假设你已经找到了100个种子用户,如果每个人给你拉3个好友,你就多了300个新用户,新用户再没人拉3个,就又多了900人。
这就是裂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展用户数量。
但用户不会平白帮你拉好友,这里还需要你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励。而且奖励的价值越大,用户动力就越大,那么你的裂变效率就会越高。
想要玩转裂变,你要给用户设置好拉新任务和奖励,比较常用的有6种方式。
让用户转发群或者朋友圈拉新
这种方式对于用户来说,是最容易操作的,因为不会打扰到自己的好友,也不会有明显的抗拒,那么你设置的奖励成本就可以低一点,但是拉新的效果会降低。
要求用户转发朋友圈并集赞
这是一种常见的操作,可以确保让更多的人看到,拉新效率会稍好一些。但对于用户来说,操作的成本会增加,你设置的奖励,要有更强的吸引力。
群人数到多少数量之后,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奖励
这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为了得到奖励,群成员会主动拉新,而且随着人数的增加,想得到奖励的用户,动力会更强。
每人拉够多少人数,可以得到奖励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拉新的效率会比较高,但需要主动拉好友进群,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用户的抗拒心理,所以你需要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奖励。
每拉一个好友进群,可以得到相应额度的奖励
这种方式降低了用户参与的门槛,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获得相应的奖励。
要求用户拉你进别的群,每拉一个群,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方式不会打扰到自己的好友,可以降低用户的操作阻力。同时你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用户群体,当然精准程度会降低,也会增加你自己的运营成本。
以上这几种方式,操作性都比较强,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用户规模。
运营社群,让客户主动买单
当你的用户都进了微信群之后,你要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做生意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你希望群里的用户,都能从你这里购买产品或者服务。
那么如何让用户主动买单呢?
你需要分析一下自己的产品,是高频需求还是低频需求,是简单决策还是复杂决策。不同的产品在运营社群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策略。
比如水果、蔬菜这些日常需求比较高的产品,价格会成为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所以限时限量发放优惠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销售转化率。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挑战,增加用户参与感,让用户觉得优惠券不是白得到的,会更加珍惜。
如果是复杂决策、低频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因素,更多的是产品质量,价格反而不会成为最先考虑的因素。
比如出国留学,这就是一个复杂决策的低频需求,在社群的运营上,就要注意内容的输出,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准,需要先获得用户的信赖。
提升复购率
你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群,肯定不希望用户只是一次性消费。想要让你的店铺营业额持续翻倍,就需要提升用户的复购率。
而用户的复购习惯,是需要你主动培养的。
1、给客户一个下次再来的理由
很多饭店,会在客人用餐结束后,送一张代金券,在一定期限内,消费一定金额后能使用。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效果也比较不错,因为有这么一张代金券,会给客户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只要你的菜不是特别难吃,下一次基本上还会来。其他行业,可以用类似的方式。
2、给客户一个重复消费的理由
如果你想培养客户重复消费的习惯,同样要给一个理由。
比如,你设计了一个挑战活动,根据完成的情况,决定奖励优惠券的额度,但是规定需要分多次使用。
用户因为参与了挑战活动才获取的优惠券,在心里上会更加珍惜。而必须分多次使用,也就促使了用户重复消费。
3、定时设计惊喜,给客户想要消费的理由
所谓惊喜,主要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优惠。就是找一些理由,比如抽签抽中某位客户,给他一次很大力度的优惠。
这种惊喜临头的感觉,会让客户在心里上有想要消费的冲动。
这三种方式,都是比较常见的提升复购率的方法。当然这些方式,主要只适用于简单决策的高频需求。
社群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们梳理一下,社群营销的主要流程。
从用户画像开始,到建群、找到种子用户、裂变拉新,再到最后的转化、复购。
这个过程中,你的产品信息能跳过所有中间环节,直接触达用户,形成非常紧密的联系。
这种你可以重复“骚扰”的用户群,有一个很火的概念,叫做私域流量。所以社群的本质,其实就是运营私域流量的工具。
为什么私域流量的概念会这么火?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公域流量的获客成本增加,淘宝店的获客成本,时,大概30元/人,到了,已经到了250元/人。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私域流量提供了更便利的运营工具,微信出现之后,让通讯变得更便捷,而这也为私域流量的运营,提供了更便利的工具。
尽管私域流量这个概念很火,但很多人对此依然比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