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在线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卡普兰曾经说过,“战略困扰你,把它画成图”。战略地图(Strategy Map)是实现战略制定者与执行者有效沟通的载体。
企业首先必须解决自身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明确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即企业使命;其次要解决成为什么的问题,描绘出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既企业愿景;这是企业开发战略地图的基础和前提。
战略地图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通过运用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等无形资产(学习与成长),才能创新和建立战略优势和效率(内部流程),进而使公司把特定价值带给市场(客户),从而实现股东价值(财务)。
企业需要以战略地图为载体,就战略目标开展有效的全员沟通,实现战略的可视化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做到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然后依据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与威胁来确定应对的战略。
第一步,确定股东价值差距(财务层面);
第二步,调整客户价值主张(客户层面);
第三步,确定价值提升时间表;
第四步,确定战略主题(内部流程层面),要找关键的流程,确定企业短期、中期、长期做什么事;
第五步,提升战略准备度(学习和成长层面),分析企业现有无形资产的战略准备度,具备或者不具备支撑关键流程的能力;
第六步,形成行动方案。根据前面确定的战略地图以及相对应的不同目标、指标和目标值,再来制定一系列的行动方案,配备资源,形成预算。
如何精选目标和指标?
对每一个目标、指标反复讨论、投票;
使用归类法和演绎法;
确保目标与指标与使命、价值观(文化)一致, 可以诠释战略;
确保战略与策略主题、目标、指标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个层面目标的协调一致是价值创造的关键: 1、只有目标客户满意了,财务成果才能实现。 2、客户价值主张描述了如何创造来自于目标客户的销售额和忠诚度。 3、内部流程创造并传送客户价值主张。 4、支持内部流程的无形资产为战略提供了基础。
战略执行=描述战略﹢衡量战略﹢沟通战略,即战略执行=SM﹢BSC﹢SC
战略主题不能体现差异化;
战略主题相互冲突;
战略主题过多,不能体现“关键价值”
过分强调一对一的逻辑关系和支持关系。
成功应用BSC的公司,他们战略地图的指标数都在20左右,所有这些指标在四个层面上的典型分配比例如下:
财务 20%左右
客户 20%左右
内部流程 40%左右
学习与成长 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