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需要由目标管理迈向过程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战略管理的本质作用。战略过程管理更关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变化,通过监测环境、适应环境来实现有效的战略管理,从而发挥战略管理对企业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而这种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主要基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从目标思维转向过程思维。
由线性观向情景观转变
大多数企业在制定或执行战略规划时,会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的行业或竞争对手变化趋势,来确定自身相对单一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这是一种线性观。而事实上是,通过历史并不完全能预测未来,内外部环境变化是常态,以变化的环境来确定一种固定的战略规划必然会出现矛盾。由此,在进行战略管理时,要树立一种情景观,即战略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以不同的变化趋势来制定不同的战略方向、目标和路径,保障战略的适应性;而战略执行时,也要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情景,调整战略,这是一种情景观。由此,才能保障战略管理的有效性。
事实上,这种情景规划的理念早已在国外实践多年。国际石油巨头壳牌是情景规划管理的先驱者。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在多数石油相关企业陷入泥沼之际,壳牌凭借其领先的战略管理能力,通过情景分析提前预判,及时转变而安全渡过。到目前为止,壳牌石油仍坚持深入使用情景规划的方法,借助于信息系统,其可快速处理数十种情景下的战略规划,也是其能够成为优秀石油公司,并长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孤立观向系统观转变
在很多企业,战略管理被认为是公司领导或战略规划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或岗位无关;还有一种情况是战略管理体系相对独立,与其他管理体系衔接不畅,导致战略管理无效。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战略管理孤立观。而事实上是,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司全员的事,而且需要战略管理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考核评估管理等无缝衔接,才能保障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我们称之为战略管理的系统观。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战略管理全员参与的程度,以及战略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配套衔接,都是他们有效发挥战略管理作用的基础。
由静态观向动态观转变
静态观管理战略也是常见战略管理失效的现象之一,即将完成的战略规划视为不变的“圣经”,无论外部环境或内部资源能力发生任何变化,始终认定原来的方向、目标和措施,属于一种僵化的战略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的效果不言自明。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当影响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及时调整战略措施、甚至是战略方向和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战略有效性,我们称之为动态观战略管理。
动态观战略管理一是强调战略执行过程中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监测;二是强调根据关键因素监测变化的程度,事先明确战略调整策略,从而使战略适时同步的环境变化,保障战略规划的可操作性。
由线管理向环管理转变
线管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更多强调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执行,缺乏并忽视战略回顾,无法构成闭环机制,战略执行有失保障。线管理的机制一是会导致战略执行情况无人评估考核,容易懈怠战略管理;二是会导致战略管理成果得失无法及时总结经验,从而丧失了校正战略管理方式的机会,战略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而环管理模式是由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监控、战略回顾形成闭环的战略管理方式,会有效保障战略落地,并持续改善公司的战略管理水平。
以国内具有优秀战略管理水平的中粮集团为例,对于战略管理,不仅强调上述提到的大的战略环管理,而且其对于整体战略下每一项管理或产业战略都细化践行环管理,由引才造就了中粮集团多元化可持续成功发展。
由长周期管理向短周期管理转变
根据对众多优秀企业的战略管理经验分析研究,其战略制定或调整的周期明显有缩短的趋势。优秀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一般为3-5年,很少出现10年、20年长期规划,而战略调整更是缩短为一年期。当然,直接原因是内外部环境变化愈加频繁有关,这也是实践证明短周期战略管理更有效、更务实、更科学。由此,借鉴优秀企业经验,为提升战略管理水平,改善战略管理效用,需要将战略管理由长周期转变为短周期。
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目标实现固然重要,尤其是定量目标,而发挥战略管理对企业整体及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更重要。目标管理与环境持续变化本来就存在无法解决的客观矛盾,既然如此,战略管理需要由目标思维向过程思维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战略管理的作用。顺应大势才能大势所趋。【作者:张利国/杨子皎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