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何帆最新演讲:慢下来,才能活到黎明前!

作 者:何帆

来 源:笔记侠(ID:Notesman)

《荒野求生》是我非常喜欢的电视节目,贝尔每一次都在一个很荒凉的地方教大家各种生存技能,我特别喜欢看的是他吃各种各样的虫子。

有一集的节目里,贝尔的任务是要到一个荒岛上去求生。

但是直升飞机直接把他扔到海里了,然后他一边朝小岛游,一边对摄像机说:“你看前面就是我要去的岛,但是你注意我游的方向,虽然看起来最近的方向是直线游过去,但这是不对的,因为要直接游过去的话,洪流的阻力会非常的大。顺着流只会被带到很远的下方。正确的办法就是侧着游。”

给我的启发是,看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知道洪流的方向,然后不断地做微调,才能够到达自己想要去的那个地方。

我觉得对研究宏观经济和企业管理也会有借鉴之处,因为我们也遇到了时代的洪流,我们有自己的目标,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顺着潮流呢?还是逆着潮流?

今天要跟大家汇报的是我们如何去看懂这个时代的洪流,如何对方向进行调整?

01、时代洪流下经济现状

1. 经济总需求不足的现状

时代的洪流就是我们看到的宏观上的变化。大家在2023年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焦虑的地方,2023年可能既不是大家最好的一年,也不一定是最坏的一年,但是肯定是等待的一年。

可能你会听到很多很悲观的预言,说中国经济这个不行了,那个不行了,马上就要有危机了。于是等啊等啊等,好像也没有等到。

但是宏观不动,大家就都不敢动,大家不动,你也不敢动,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呢?中国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可以很简单地回答大家心中的疑问。

第一个疑问是中国经济到底会不会出现危机?答案是不会。

第二个问题是想要让中国经济恢复高速增长,难不难?答案是不难。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中国经济现在并不是得了疑难杂症,不必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医生才能够诊断出来,而是普普通通的“感冒发烧”——中国经济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总需求不足。

总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大家不敢消费了,因为对自己的收入预期不放心,担心万一自己收入没有办法增加,所以不敢买房,不敢出去旅游。

另一方面是投资,企业也不敢投资了,因为企业对未来利润的预期没有那么乐观。

大家可以想一下,你的收入预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吗?如果你跟别人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听见周围的朋友都很悲观,你也会很悲观,这就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宏观经济跟微观经济不一样的地方是:宏观经济不是一定要找到一个确切的已经存在的东西,然后去看它。宏观经济有点像自我实现的预言,所有人都相信经济好,经济就真的会好,所有人都相信经济不好,哪怕基本面没有变坏,经济也会真的不好。

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重要。”为什么信心会出现不好?有人说是疫情的影响,但疫情只是一次性的冲击,那在之前我们还经历过房地产进入了下半场。

这种调整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疫情要更大,因为房地产是一个支柱产业。

当我们叠加了这样的冲击之后,才能够解释为什么在2023年疫情过去了,经济还没有出现V型反弹。因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恢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2. 债务结构是核心问题

如果说因为大家的预期,现在的情况变得很糟糕,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让预期发生变化呢?那就需要一个信号来帮助我们调整预期,要想让大家有信心,就必须要有政策的信号。

面对总需求不足,需要用的对策就是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之所以有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就是为了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因为只要有市场经济,就会经常遇到总需求不足,想把东西生产出来很容易,但是想把它都卖掉是很难的。

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看到足够多的政策信号?可能和大家对宏观刺激政策的很多担心有关。

如果你说我要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很多人就会担心政府是不是花钱花得太多了?经常有国外的机构讲说中国要爆发债务危机,说中国的地方债务马上就有危机了,中国的地方政府都要破产了。

我告诉大家一个经验,凡是老外认为中国会出的问题都不会出。如果这个问题连老外都知道了,那它就不是问题了。

所有人都意识到的风险不是真正的风险,真正的风险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像新冠疫情刚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那才是风险。

为什么我们说财政依然有很多政策空间?首先,政府能花钱的地方有很多,即使铁路、公路、机场都已经修完了,要不要维护呢?如果不去维护,已经修的铁路很快会变成废铁,原来修的桥梁、修的道路可能都会坑坑洼洼。

为什么我们觉得美国经济不行啦?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它的基础设施老化,看到的人都会在心里面默默说这个国家不行,这个国家太破了。如果我们的基础设施没有继续维护,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除了物质上的基础设施投资,还有软件的投资,如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所以政府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如果让政府在这些地方花钱,政府最后会挣不回来钱。我们恰恰是不让政府挣钱,所以民间企业才会有赚钱的机会。政府要投的那些项目就是那些要赔钱的基础设施,但是当他把基础设施建设了之后,大家才能够有钱赚。

为什么现在要关心中国的地方债务的问题?因为它太模糊了,让人看不清楚。大家别天天担心政府没钱,它有的是钱。我们过去经常讲负债方有很多隐形负债,但与此同时我们似乎又忘了,它每一笔负债都形成了一笔资产。

所以,中国真正出现的问题不是债务的规模太大,而是债务的结构问题。

如果不肯花钱,地方的经济会更差,地方经济更差,政府的投资就会更少,政府投资更少,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更慢,更慢的话你的债务的压力反而会更大。

解决债务的最后的办法就是让经济增长的速度跑得比债务增长的速度更快,慢慢你就把它解决掉了。

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好多人不同意货币政策,说你要用货币政策,万一惹出来麻烦呢?有一种说法是货币政策都大水漫灌,即没有办法精准地让货币政策到达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当然是大水漫灌,货币政策从来没有滴灌的说法,但是当货币政策开始松动之后,一定会以大水漫灌的方式让所有跟钱有关的活动都能够享受到好处。

即使现在把利率降低,但是架不住利率低了我也不消费,利率低了我也不去投资。货币政策不需要消费,也不需要投资,经济就能够好转,刺激作用就能够发生效果,因为资产负债表会改善。

当企业借了钱之后,只要利率下调,企业要还债的压力就会减少。当它的还债的利息支出减少了之后,它的现金流就会更多,所以企业就会得到好处,这还只是第一轮。

第二轮是当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企业的利润增加了之后,企业的股票就会上涨。拥有股票投资的那些家庭的财富会增加。

与此同时,如果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面,你买的是理财产品,那你会损失一些利息收入,但是净收益的财富会增加,而财富增加了之后,消费就会增加。

如果政策信号足够明确,大家就会领悟到这个趋势,当冲锋号令已经响起来,大家才会发动冲锋,经济才会起来。

所以最简单的解决中国经济的办法,其实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都非常充裕。

4. 长期变量和短期目标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学者说:“唉,中国现在遇到很多压力,比如产业要升级换代,产业要进行转型。转型的过程中就会带来阵痛,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潜力会下降。”

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审题审错了。因为我们讨论的问题是短期目标,我们讨论的是今年GDP能不能够实现增长目标。

但是这些问题讲的是长期变量,长期变量会影响到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但长期变量跟短期目标一点关系都没有。

好比跑马拉松,你30岁的时候跑马拉松成绩很好,因为你体能非常好。当你60岁的时候,肯定跑不出来30岁的成绩。

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你下个月要跑的那一场马拉松成绩好不好,你说肯定不好,因为到下个月我就比现在老了一个月。那就是在骗自己。

你下个月马拉松的成绩到底好不好,是跟你有没有严格训练有关。

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能不能够实现持续的增长、高速的增长是跟这一年我们的总需求能不能够起来有关系。你说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中国增长的潜在速度会不断下降,那是长期的影响。

我们还会听到有一些说法说:“诶,中国没有进一步改革开放。我们越改会发现越难,我们越开放发现越难,所以没有新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还有很多问题,所以中国经济不可能实现高速增长。”

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差不多够好的地步。如果一定追求完美的市场经济,反而会出问题,因为我们最简单的改革已经完成了。

我们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的时候,成本很低,收益很高,但低垂的果子都已经摘光了。现在但凡改革,一定是成本很高,收益很低。

所以你越改越会有阵痛,改革力度越大,阵痛期越长,而阵痛期越长,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慢,人的信心就会丧失。

那些在经济增长的时候没有出现的问题,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都会冒出来。所以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优先次序的问题。优先次序还是先增长,然后再改革。

中国经济到现在这个程度就够了吗?够了,如果我们给中国经济打一个成绩,我能打到90分。

以我教学生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考90分比考100分要更好一些。因为为了考100分,你必须晚上要学习到半夜两点钟,才能够考100分,你唯一想的目标就是考100分,你忘记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待你去探索。

事实上,90分的智力水平基本上跟100分的智力水平差不多,你可以轻轻松松地拿到一个成绩,然后把更多的时间去做愿意做的事情,去锻炼自己在真实世界中的能力。最后的综合素质还会更好,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活得更好。

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没有完美的,我们每个人都想当完美的父母,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这并不妨碍你的孩子一样能够健康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要有一个完美的配偶,但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配偶,可是依然会有很多一边吵架一边白头到老的夫妻。

我们相信市场经济差不多够用就行,因为我们相信市场经济可以自我生长,自我修复,慢慢地它自己会解决问题的。

02、行业洪流中的新机遇

你怎么去看2024年不重要,别人怎么去看2024年才重要,你要等到那个明确的信号已经出来之后再开始发动冲锋。

在那个信号还没有明确的出来之前的时候,先卧倒,匍匐前进。

只有在看到明确信号能够让大家有信心的时候,中国经济就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了。

如果我们仔细去看的话,还有一些行业是需要大家去关注的。原来的主导产业是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但这些主导产业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峰顶,逐渐在朝下走了。

什么是新的主导产业呢?2023年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是非常平缓的,但是高科技投资增长的速度是很快,所以这是一个信号,是大家需要去关注的。

如果你单纯去看企业,很难看到有什么好的投资的机会,因为无论是不是在风口上的行业都是很困难。

1. 光伏企业的革命

近几年,包头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出现了一大片光伏企业。原来包头的包钢用了70多年的时间,大概能够到1000亿。现在包头的光伏行业已经是2500亿,相当于这两年时间又重新建了两个半包钢。

我去年去的时候问他们什么时候来的,大部分光伏企业都是2022年上半年来的,下半年就开始投产。我说你们速度怎么这么快?他们说不快,因为疫情耽误了,要没有疫情耽误我们更快。

投资速度这么快,是因为赚钱很多吗?也不完全是,因为光伏行业里面各个生产环节是不均匀的。

所以当某一个生产环节变成了短板之后,它的价格就会上涨,价格上涨就会有更多的投资涌进来,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产能释放,生产就会过剩,过剩之后价格就会暴跌。

如果单纯从个别的企业去看,我们也不知道哪个企业最后能活下来。我调研的每一个企业都跟我说接下来行业会洗牌,我问谁会倒掉?都说隔壁那家。

最后谁能够活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轮又一轮扩大-产能过剩-行业淘汰的过程中,行业硬生生被撑大了。

现在随着硅料价格下跌,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会跟着下跌,组件的价格就会下跌,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就会下降。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下降,又会对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硅料有需求。

在一轮一轮地迭代之后,当过了一个临地点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甚至变成了一个全球产业。

这个行业里头有很多企业的生产、研发、销售都已经是全球性的了。

我说:“如果欧盟对你们反倾销会搞死你们吗?”

他说:“不会,我们已经全球性的了。”

“如果技术封锁呢?”“不会,技术先进的都是在我们这里了。”

2. 养猪场的升级换代

风口行业上的企业其实也一样卷得要死。

我在2023年还看了一个行业——养猪行业。这个行业很惨。

2018年非洲猪瘟,2019年中国南北方分别一轮爆发,2020年猪价开始上涨,2021年猪价就开始下跌,2022年好不容易又开始回涨,到了当年10月份的时候,咣当一下,猪价又开始下跌,到现在也没有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养猪户很难,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在越难的时候,越是倒逼着行业升级换代。原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猪圈,现在已经进不去了,养猪场不让我进去。

我说:“我大老远过来,你不让我进去看看。”

“不行,何老师,虽然你是大教授,但是我们的猪比你金贵。我们怕你传染给猪病菌,你只能在闭路电视上看。”

闭路电视上我看到投料基本上已经完全自动化了,粪便处理完全自动化了,一切都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这个行业跟我们原来看到的那个行业已经完全不一样,它已经变成了一个精细化工业生产的模块。原来大家关心的是我的行业在不在风口,我现在告诉大家,你不需要关心在不在风口,你就看一个字“卷”。

但卷到最后的结果是每一个行业都在升级换代,它会跟原来很不一样,市场被不断地拓宽,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如果我们再往后看的话,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革命。

3. 不存在的AI革命

很多人说AI马上就要到来了,马上就要实现了,马上就要替代人工了。我告诉大家,所有关于人工智能的预测基本上都是在骗你们。

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不可能会这么快,因为它不单纯是个技术因素,它最重要的因素是如何去适应技术。

如果你想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历史。如果未来有一场AI革命,历史上跟它最像的应该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的电力革命。

如果我们用电力革命去看,1896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920年以前,美国工业和家庭用电所占的比例还不到5%。可是从1920年到1940,尤其到了二战之后,用电比例急剧提高。

我们真正进入现代生活方式,也就是电器都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在二战以后。所以如果你要担心AI的话,其实有一个很长的了解它,适应它,跟它合作的时间。

AI很难替代我们现有的很多职业,但它一定会改变一些职业的内容。

未来的会计师会分成两种,会用AI的和不会用AI的,未来作家也会分成两种,会用AI的和不会用AI的。

未来一些行业还会出现一些很微妙的变化,我来大胆的预测一下,以后医生很可能是护士的助手。原来护士是医生的助手,因为医生要负责对疾病的诊疗。

未来的AI在诊断疾病的方面会比人类医生更准确。那就不需要医生了吗?还是需要的,需要医生跟患者进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谁能够更好地和人互相沟通和交流,他的竞争力就越强。

技能会改变,但是职业会依然存在。

03、慢时代的小事主义

1. 慢时代

从高速经济增长到经济增长下行,我们会看到人们的收入增长速度会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快速经济增长时期会有很多快模式,那些模式以后都会被淘汰掉,未来的慢时代会出现很多慢模式,那些模式的发展机会更多。

快时代最典型的行业是养娃,因为养娃其实是“鸡娃”,因为娃必须得给我考100分,必须要考第一名,必须要考北大清华。所以你很焦虑,娃也很焦虑,这是典型的快时代心理,你老觉得来不及了。

现在,年轻一代已经变了,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娃,生活极其快乐,甚至开始养狗。养娃和养狗有什么不一样?你会“鸡狗”吗?不会的,你们家的狗越懒,越笨,你会觉得它越可爱。

在快时代的时候大家的兴趣都在养娃,在慢时代的时候,你的兴趣就会慢慢转变为养狗,当你看到宠物的生意比原来越做越好的时候,你就知道快时代已经结束了,慢时代到来了。

买西装的人越来越少,买休闲装的人越来越多。打卡旅游的人越来越少,常住一段时间,去体会诗和远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可以看看,身边是不是去练瑜伽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了?跑步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越早认识到慢时代到来,你比别人调整的速度更快。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如果你去看,会发现原来好多行业都没有了。可是旧的庞大物种倒下的地方,会产生出来很多新的物种。

原来买房的时候,你唯一想的是我的房子要增值,所以你没心思说我要好好去居住,你天天想的是我把房子挂出来能卖多少钱。

现在没那个念想了,你突然发现买的这个房得住一辈子。再一看,发现中国人都不会过自己的家居生活,有钱人花几千万买个豪宅,他能硬生生地把它住出大学男生宿舍的感觉。

当你不再去折腾说要去买房投资,而是老老实实地住在这里的时候,你会觉得我居住的环境太差了。然后,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家居设计师,原来都是给房地产公司干活的,现在可以独立地为用户服务。

当原来的增量的房地产慢慢开始消失了之后,存量的房地产要不要调整?比如说以后人口越来越老龄化。现在的房子在你老了之后还能住吗?原来有很多房子铺的都是瓷砖,万一滑倒了怎么办?万一在浴室里面摔倒了,有没有能够紧急呼叫的装置?老人的体味会更重,有没有能够让室内的空气变得更清新的设备?

当你看到一个传统的产业要倒掉的时候,如果你去哀叹说不行了,一个行业没有了,你会错失掉很多机会。它一定会让出来新的生态位,这些生态位里会长出来新的行业,新的企业。

原来在高速增长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习惯的都是要做大生意,要做大事。当整个趋势发生变化之后,我们需要适应的是小事主义,做小事。

2. 做小事

我在今年看了很多小微企业,很不起眼的开早餐的、做民宿的、开连锁店的,我了解一下宏观层面是对他们的影响。

影响当然很大,很多人最后干不下去了,然后倒掉了,然后生意非常的困难。好,那你会看到在这两年明显会有很多倒掉的小微企业,对吧?

假如你是在经济数据里面去看这些,这些都是失败者,因为企业倒闭了。可是当你真正去跟那个人聊天了之后,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很顽强。

原来开的洗脚店干不下去了,干不下去就算了。开个餐厅又倒闭了,倒闭就算了,现在再搞一个。他在不断地折腾事儿,他是连续创业者。

如果再把他个人奋斗的经历联系起来,你会发现他已经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买了房、买了车,养活了家庭,创造了就业,实现了原来的人生目标。

所以小微企业看起来不是成功者,但他对于我们原来的很多企业经营的理念有极大的冲击,我觉得我被重新教育了一番。

原来我们认为企业都要做大,如果你是一个小生意人,你就会知道做大不是你的事,能活下来最重要。

原来我们认为企业的发展速度都要很快,唯快不破。如果你是一个小生意人,你会知道只有在形势好的时候赶紧快跑两步,不好就算了。节奏很重要,不是一直要保持快速的增长。

原来我们认为企业都要做到基业常青,我奉劝大家赶紧把这个忘了,这是执念。谁跟你说企业一定要做到基业常青?能活下来就活下来,活不下来就再继续换一个生态位、换一个行业、换一个地方,继续去生产。

3. 学小技能

我们要学会掌握一些小的技能,比如考个电工证。罗老师跨年的时候说了,中国出来了一个有电工证的经济学家,我接着跟大家讲讲幕后的故事吧。

2022年我跟几个朋友聊天时,大家都很悲观。我说:“我们都悲观,如果你真的悲观,就要做好最坏的退路。”

大家就呛我说:“你有啥退路?”

我说:“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哪天我如果当不了大学教授,我去考个电工证当电工也可以。”

然后大家说:“那你去考吧!”

这个脸丢不起,所以我就去考了一个电工证,到常州技术学院上了14天的课,终于以理论99分,实操100分拿下来电工证。

为什么我要去折腾这种事情?对我来讲,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我觉得理想的职业应该是有一个脑力劳动,有一个体力劳动。

因为单做脑力劳动,最后会让自己变得很清高、很孤傲、不接地气。单有体力劳动,你没有办法去看星空,你会失去很多思考人生和社会哲学意义的机会。最好的情况是既有一个体力劳动,又有一个脑力劳动。

当你沉浸在和机械打交道,沉浸在修电器的过程中时,你不能胡思乱想,你的大脑会放空。修电器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心流的感觉,还省钱——家里面的电器再出了问题,自己上手就能修了。

这个技能好像很小,很没有用处,可是以后最有用的不是你的那个很大的学科,以后最有用的就是小技能,小到什么程度。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跟几个企业家聚会,其中一位带了他的办公室里面的一个小姑娘。我觉得好奇怪,大家说好了是私下聚会,所有人都不带秘书,他干嘛要带个小姑娘?

他说:“诶,你们不知道,我们办公室的这个小姑娘有一个绝活,用手机给领导拍照的效果特别好,所以哪个领导出去都一定要带上她。”

大家说哪个大学有这个专业,用手机给领导拍照?也许你会觉得说这个技能有啥了不起的?大家现在不都有手机吗?谁不会用手机拍照?

事实上,真的有很多人不会。所以一个小姑娘就用了这么小的一个技能,撬开了她的职业生涯。

天天跟着大佬,大佬天天带着你接触的都是大佬,你跟大佬待的时间长了,你的谈吐举止,你的气质都会不一样,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不要小瞧小技能,哪怕是很小的技能。

你不一定要像我一样考一个电工证,但是你要学会修家里面的电扇。

你没必要去考个厨师证,但是要学会做几道拿手的菜。

你没必要变成天文学家,但是你要能认识几颗星星,下回跟女朋友一起去看星空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她,这颗是牛郎星,那颗是织女星,这个是我,那个就是你。多浪漫啊。

小技能能够增加你的生存能力,也是我们这一群终身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学的都是系统性的知识,所以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你一旦到了社会里,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了。一没有教科书,二没有教学大纲,学的都是碎片化知识。

事实上,每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都是你应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能够给你的启发。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学科的,它只有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现实世界中只有碎片化的世界。

真正值得花时间的是赶紧多增加小技能,然后把一个小技能像贴标签一样贴在自己身上,以后就是你小技能的总和。

4. 享受小快乐

除了做小事,掌握小的技能,还要学会享受小的快乐。

每天能够匀出来一些时间,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自己觉得比较充实,有可能会在未来对职业生涯有帮助的事情。即使没有帮助,如果你去做了之后,自己觉得很满足,那就是很好的。

我在《变量6》的最后给大家列了一个单子,是我觉得很简单,很容易做,而且做完之后觉得很有意思的15件小事。

比如说你可以读一本书,你可以和朋友的孩子来一次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你可以到一个县城里面去走一趟,你可以组织一次读书会……每一件都是小事,但是人生就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

当宏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之后,当你依然觉得很迷茫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让自己每一步都站得很踏实。依赖于我们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小技能,完成一件一件的小事和我们每天生活中的一点一点小快乐。

当我们把这些都做好了之后,我们再耐心地等待着真正的时代大潮的到来,我们到时候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也没有辜负美好的时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黎明  黎明词条  演讲  演讲词条  下来  下来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最新  最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