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无为而治

    子贱是孔子的学生,姓宓,名不齐,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现代企业中的领导人,喜欢把一切事物都揽在身上,事必躬亲,管这管那,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手下人去做,这样,使得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说,还会被公司的大小事务搞得焦头烂额。

    其实,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是“子贱二世”,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在公司的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管理者,要管头管脚(指人和资源),但不能从头管到脚。

    作为老板,既然你用了某个人,就应当充分相信他,放手给予他做事的自主性。只有当各级经理与员工被充分授权后,他们才能释放他们一切的能量,敢于放手去做事情。企业的持续存在,其前提条件就是企业能够始终选拔出一些专业人才,并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授权,才能调动起其积极性,让他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管理领域众所周知的美国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的一个经营的最高原则就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管理得好”就是“管理得少”。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至高的经营平台。反观国内的一些企业,显然就缺乏了这份自信和乐观。据一份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称:“在中国企业每一层次上,80%的时间用在管理上,仅有20%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对此,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指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的 ‘管’与‘理’遵照的是20%:80%的比例,这与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管’与‘理’遵照80%:20%的比例恰好颠倒。”这也许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极好的解释。

    习惯于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经常粗鲁地干预别人的工作过程,这可能是管理者的通病。问题是,这个病会形成一个怪圈:上司喜欢从头管到脚,越管越变得事必躬亲、独断专行和疑神疑鬼;久而久之,部下就越来越束手束脚,养成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把最为宝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丢得一干二净。

    那些不信任员工管理者,无论公司事务大小都揽在自己身上,结果往往会严重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宿感,从而会使公司像着魔一样,持续产生越来越大的离心力,有的甚至最终会导致公司的分崩离析。与此相对照,如果企业主能够和员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并能够形成有效的授权和责任机制,那么,无疑会增加员工的使命感和工作动力,从而能够促进公司业绩的稳步发展。

    要“管得少”,又要“管理住”,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委任与授权。事必躬亲导致的结果一是效率低下,二是团队失去工作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合理授权,建立使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在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下,赋予下属相应的职责权利,鼓励其独立完成工作,用信任打造“无为而治”。

    最理想的管理其实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状态,也就是不管理。因为人人学会了自我管理,恪尽职守,那些所谓的管理制度,条条框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管理要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前提就是管理者对下属或员工要做到充分信任。

    对于一个好的下属,工作结果是衡量其能力的惟一标准。就如同进行越野比赛,只要把起点、终点和比赛路径确定下来,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拼。至于谁快谁慢,为什么快,为什么慢,自然会看得清清楚楚。比如,美国有不少高科技公司采取弹性工作时间:不规定员工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对于特定的任务,只是给定一个完成期限,具体的过程就由员工自己来安排,最终以结果来衡量工作业绩。公司给予员工足够的空间,充分授权,员工则回报公司极大的努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由此可见,把实现结果的过程交给部下,又用过程的结果来衡量部下,实在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注重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监控行为,让管理进入一个自我控制的管理状态,那“无为而治”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词条  
综合管理

 成功的理念

 社会上每一个成功的人, 必定都有健全的理念。有的人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一套健全的计划,他的事业当然就会成功;有的人虽然只是经营一家小面摊,他也要把面食煮得让人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