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每个人都在“写”自己的故事

  每个人都正在用自己的经历来写一个故事。每个了解你的人,都是这个故事的读者;而对这个故事最了解、对这个故事满意与否最权威的读者还是自己。你对自己的故事满意吗?

  故事,在管理中有特别的价值。

  “定位之父”里斯到中国演讲时,真功夫餐饮老总蔡达标曾问:“怎样让高管层统一意见?”里斯先生的回答是:“用故事、用案例来不停地讲解你的理念,故事自己会说话。”

  管理者讲故事的能力,和他的管理能力绝对是成正比的,故事是最有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形式。

  但是,你是否意识到,还有一种故事是更有威力的——那就是每个人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正在用自己的经历,来写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读者很多,每个了解你的人,都是这个故事的读者。同时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最特殊、也是最为权威的读者,就是自己。因为归根结底,对这个故事最了解,对这个故事满意与否最有决定权的读者,还是自己。

  人生的灵魂在“故事”上

  说到故事,不得不提一下近年来日益火爆的电影市场:票房虽然越来越火,但是国内一些大导演却越来越不会讲故事。所谓国产大片,往往只是意味着有大明星、大投入、大场景、大炒作……至于故事是否精彩,并不会因为是大片就有质量保证。但不管怎样,好电影的灵魂,毕竟还是在故事上。今年贺岁档里的一部“大片”,被人们传诵的卖点居然成了:“快来看看大片能拍得多烂!”故事讲得让人啼笑皆非,上多少大腕都没有用。

  人生也是如此。精彩与否,不在于是否有大头衔、大投入、大场景、大浮华,而在于你的故事。且这个故事不是讲的,是用自己的一生去“写” 的。

  每个人,不管乐意也罢,不乐意也罢,都在不停地演绎自己的故事。人和动物的差别之一,就是人知道自己的故事,对自己的故事有觉知,人与人之间会互相“阅读”他人的故事,也会反复咀嚼自己的故事

  故事是更高位阶的价值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金融论坛上发了一个问题帖:我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

  这个美国女孩说:“本人25岁,非常漂亮,那种让人惊艳的漂亮,谈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给年薪50万美金的人。可问题是我约会过的人中,最有钱的年薪25万,这似乎成了我的上限。要住进纽约中心花园以西的高尚住宅区,年薪25万远远不够。我来是诚心诚意请教的: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我见过有些女孩,长相如同白开水,但她们却能嫁入豪门。”

  下面是一个华尔街金融家的回帖:“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完贵帖,让我以一个投资家的身份,对你的处境做一分析。从生意人的角度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但我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

  说这个故事绝无嘲笑这个女孩的意思,但是我们其实还可以从故事的角度来解答她的疑问——对男人来讲,选择不同的女人,就是在选择不同的人生故事

  如果非要把恋爱对象的选择看成一次交换的话,那么其实是在用故事来交换。钻石王老五不等于是傻子,这样一个状态的女孩,可能会给王老五们换来的故事,显然不让人满意。我们可以看出来,故事,其实也是一种价值。对于那位女孩子来讲,学会用故事之美来升华自己的容貌之美,才是“增值”之道。

  不仅对结婚对象的选择,有些人会干脆把人生的过程看成交易——执着于计算人生的投入产出比。但这就如同你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即使拍出一部大制作、大场景的电影,也需牢牢记住——电影的灵魂是故事,人生这部“电影”的最大价值的根本,在于你产出了什么样的故事

  笔者不是说人生不需要计算收入问题,这很重要,而是在强调:如果非把人生看成与时间的交换的话,那么你换回来的故事,才是人生的灵魂所在,故事是位阶更高的价值,是一种让人超越的价值。

  人生不仅需要“GDP指数”来衡量,更需要用“故事指数”来衡量。

  故事是一种信仰载体

  我们曾经就信仰问题做过专门讨论,认为有信仰不等于非要信神,只要对超越人力的力量——例如规律——有敬畏之心、遵从之心,就是有信仰。

  其实,故事就是信仰的一种。因为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演绎自己的故事,这可不是想停下来就能停下来的;每个人的故事也会被别人或者自己品评 ——这也不是想不做就能不做的。每个人自己“写”出来的故事,是很客观,也是直接体现一个人生命价值的载体。

  从故事的角度看人生,就给人生赋予了美学意义和信仰意义,因为它是一个人过去创造的,以及正在创造的历史。

  你的故事就是你的信仰,珍惜自己的故事吧,因为经过时间的洗礼,一个人留给后代的,除了故事,估计什么也难以真正留下。

  故事之美与故事之丑

  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结尾部分,有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场景:年迈的乔致庸,对着镜子仔细看自己,突然用手指着镜子训斥起自己来:“你是谁啊,我都不认识你了,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我不认识你!”

  老年乔致庸为什么说不认识自己?这时候他的票号已经实现了汇通天下,乔致庸也人近暮年,但是在乔致庸的早年,父母是把他当读书人培养的,并不打算让他接手生意。早年的教育,把乔致庸定型成了一个读书人。读书做学问承载了他太多的理想,若不是家道中落,乔致庸肯定是沿着既定路线走下去的。

  也可以说,乔致庸对自己用一生写的故事并不满意。而这是最重要的评价——自己对故事是否满意,才是关键所在。

  而只要是故事,就有美丑之分。然而,故事之美在哪里呢?

  《庄子》讲:毛嫱和丽姬,人们都以她们为美,但是,鱼见了她们就赶紧潜入水里,鸟见了她们就赶紧飞起,到底谁才知道真正的美是什么呢?

  庄子的话还可以引申出另一层意思,就是不同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类型的需求,有的人就是“人来疯”,那么努力让自己在人前风光并有所成, 就是个美的故事;有的人就是爱闷头做事,觉得在学问上有所建树才是最有价值的,那尽管去坐冷板凳自得其乐,也是个美的故事……

  美的故事与丑的故事的差别在于:美的故事会完成一个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救赎自己、释放自己、实现自己的过程。这往往是美的故事的主线,这也是一个心灵成长和做事能力成长,两者逐渐合二为一的故事

  而丑的故事,则往往在追求别人眼里自己的故事是否漂亮;但最丑的故事,则连这种意识都没有,不仅故事“写”得不像自己,而且“写”得不真亦不善。

  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早晚都会追问自己:你的身后,留着怎样的一段故事?故事本身是有生命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每个人都在“写”自己的故事  每个  每个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