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系统全面转型之际,企业将处于发展瓶颈之中,而职场中的人也将处于职业瓶颈之中,作为一名管理学者,有感于“大变革时代”即将到来,希望把一些个人感受通过文字与读者分享。这篇文章写于《2015年中国企业第三次人才危机全面爆发》《HR4.0时代,HR你该干点啥》之后,主要聊聊职场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如何应对大变革的冲击,后续也将写60后、80后、90后的文章。
之所以从70后说起,是因为我也是70后,感慨颇多。
组织形态管理专家杨少杰老师在其书《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中把人格特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形成期、调整期、成熟型、衰退期,对应的人格特征分别为他人人格、双重人格、独立人格、独特人格,在企业组织中从90后到60后的人格特征与这四种类型相对应。
70后的职场人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时间、空间而言,因为时间、空间决定人性特征,如果放眼看国人的话,独立人格则都不明显(不再探讨),但是锁定在企业组织中时,70后的独立人格相对明显一些。70后思维成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或管理经验,在以往的工作中都有一定的成功经验,目前正是企业中的中坚力量。
2015年是大变革时代的第一年,从明年开始改革的大幕将全面拉开,变化只有更加频繁。而对于职场中的70后而言,未来的3到5年将是一个困惑时期,从三方面说明一下。
上有拦截,下有追兵
70后成为经理人的毕竟属于少数,那里主要是60后的地盘。多数70后还是处于中间的位置。正因为处于这个位置,70后在大变革时代的危机反而比较突出。
所谓“上有拦截”是说中国企业多数是“金字塔”型,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居多,企业内部都是垂直管理模式,越往上走职位越少,也就是说上面的空间几乎没有,能挤上去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兄弟,其实即便是挤上去也不好受,在论资排辈的企业里,一般倒数经理人时才能首先被找到,然而却要在未来承担主要的变革重任。
所谓“下有追兵”是说80后迫切希望赶超70后,这帮群体比较“生猛”,与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公司认可,恨不得赶紧把70后扫进垃圾堆,立刻成为企业中间力量,所以不时的挑战一下70后的专业水准,而且由于年龄优势,公司也会多给一些培养机会,在企业中生存空间宽松一些,但是公司对70后可就没有那么仁慈,不厚道的公司一般在工作上喜欢拿70后的失败与80后的成功相比。
上有拦截,下有追兵,兄弟们两面受力,其滋味可想而知。有时真想说大变革时代来的真不是时候。
从不知到知其实很容易
大变革时代,新事物将层出不穷,以至于新东西太多来不及了解就又变了,刚听到1.0版时,3.0版已经等着了,2.0版都不知道哪去了。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时,索性就用“互联网思维”来忽悠自己。未来对于所有的职场中人来说,新旧更迭就是“新常态”,以新换旧就是“调结构”,不断学习就是“稳增长”,但是必须说明一点,从不知到知,其实很容易,最难的反而是从“旧知”到“新知”,而这恰恰在70后身上体现最明显。
对于新知,一问都知道,就是不懂。“知道”是因为对于概念而言,通过原来的知识体系很容易辨别属于哪些领域,但是一到实践中就无法运用,或者是很长时间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个过程时间成本太高,这就是所说的“不懂”,但是不懂还得装懂,不然容易被80后小看,因为60后没时间看,90后看不出。70后不是没有学习能力,而是缺少吸收与转化能力,能够把“新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传统的教育机制能够让70后主动学习,但是当人处于成熟期时不在于“学”,而在于“悟”,“悟”强调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践理解“学”,天天抱着书学的70后,恐怕学到的很多都是概念。
“懂”就是“新知”,要得到“新知”就要把“旧知”放弃,但是“旧知”已经成为思维程式,化作行为习惯,如何能轻易放弃?“旧知”与“新知”博弈过程中,就会出现迷茫与困惑,70后最大的挑战是放弃那些与时代脱节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持续的艰苦的训练,改变个人的特质,组织形态管理专家杨少杰老师把这种特质的改变称为“变形”,只有“变形”才能突破个人职业瓶颈。
即将与最佳创造期告别
大变革时代,只有通过变化应对变化,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宇宙真理”,但是变化永远是对传统的挑战,对一个习惯把《甄嬛传》播放N×1遍、《西游记》播放N×2遍、《亮剑》N×N遍的民族来说,创新谈何容易。习惯于“回头看”的民族,就很难“向前看”。当宫廷秘方时不时的重现江湖羞辱现代企业创造力时,不但人们没有感察觉,反而还有些陶醉。
从诺奖获得者的年龄来看,人类最佳的创造年龄是37.7岁,人文学科会晚一些,自然科学会早一些,2012年前国人平均年龄是34岁,在计生国策不变、生活质量提高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应该只增不减。理论上来说,70后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生最佳的产出期,但是并没有发现有多少惊人之举,即便是在企业中也是一样,也就是说70后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即将远去,这个机会将留给了80后。
失去了创造力,又面临大变革,70后在职场的优势何在?每当想起这个问题,就变得有些抑郁。
用一个字的总结——“惑”
本来70后多数处于不惑之年,很可惜的是大变革时代,不惑也变得困惑、迷茫了,不是对人生的困惑,而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困惑,经验不如60后,生猛不如80后,创业有心无力,退休又太年轻,敢问路在何方?
上面我提到了只有“变形”才能突破职业“瓶颈”,然而“变形”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如果不能体会,请想想“改革要有壮士断臂之勇气”这句话。正确理解应该是要想“改革”成功,需要通过“断臂”,实现“变形”,具有这种“勇气”,才敢称“壮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