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年前,有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王,他在即天子位第19年的时候,做出一项重大决定。此前,他刚刚完成中华民族的第一次整合。像一切成功人士一样,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开始思索生命中那些终极问题。这一年,他离开京城,带着他的问题,西行直入崆峒山,去向一位隐者问道。
道的本质与残渣
一见面,他就直截了当摆出来意--"敢问至道之精?"
他想取"至道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而且想"欲官阴阳,以遂群生。"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找到一个关键,提纲挈领地实现人类全体的幸福、达成人生的圆满境界。这个人就是轩辕黄帝。今天,每一个华人身上都流淌着他的血液。
这就是《南华经》即《庄子》,里面所记载的"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
广成子对黄帝说:你问的是"物之质"--道的本质;而目的却在于"官阴阳",你想把握的,只是"物之残"--道的残渣。这暴露了提问者自心的悖谬。接着广成子毫不容情地列举了黄帝执政以来的几种"怪现状":"你在当天子的时候,云还没有聚集起来的时候就开始下雨了,树叶还没有完全黄就开始凋落了,日月失去了光彩,田地也荒芜了"。用现在话说,就是黄帝在位的时候,虽然政绩显著,但自然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广成子说到,这都是由于人心的偏狭和欲望的升腾;产生这样的问题,黄帝是有责任的。所以广成子反诘黄帝,"奚足以语至道?"激发黄帝能够有所改变。这就是黄帝问道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黄帝初次问道,想了解人生的意义以改善人民生活的品质,却受到了广成子的回绝,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黄帝悟道:治身如何长久?
轩辕黄帝从广成子那里退下来后,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却是让黄帝最终成其为"黄帝"的一个举动。从最初的问道看,黄帝富有责任感,对天下有很大的担当之心。但当他的提问受到回绝之后,"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捐天下,就是把天下捐出去了;三个月不问天下大事,把自己屏蔽起来,关闭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里面,睡在很糟糕的白矛草上,离开红尘的喧闹,自己独处。
这三个月,就是黄帝体道的过程。
《南华经》的记载,并没有直接讲他悟到了什么,他只讲到一个形式--闭关,黄帝把自己关闭起来,把自己的心门关闭起来,"塞其兑,闭其门";但从他后面再去问广成子的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这三个月的过程中他所发生的变化。
中国文化,最崇奉"内圣外王",在实际修为养成中,往往是内用"黄老",外施"儒术"--内用道家的思想来"治心",外用儒家的"礼法"来治世。"圣"是体,"王"是用。可以体具而不用,"穷则独善其身";但得其体者必通其用,一旦风云际会,"达则兼济天下"。历史上每逢天下大乱,出来收拾局面的,大多是此类"黄老"之徒;但唯独行不通的,就是执用而迷体。黄帝首次问道,就错在这里。
黄帝退而体道的过程,则是从外在走向内在。这从他再次提问的内容,可以得到间接的证实。
《南华经》记载,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也就是黄帝双膝跪着,"膝盖当脚走",来到广成子面前,然后"再拜稽首",非常恭敬,才向广成子请教。
"稽首"是道教的一个礼节,两手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左手抱住右手。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手上出现了一个太极图。左手代表阳、右手代表阴,阴阳合抱,正好是一个太极图。
黄帝"再拜稽首"之后,向广成子请教的问题发生了变化:"吾闻夫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意思是,听说圣人您已经达到至道了,那么请问,如何使我的生命可以更长久一些?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圣王,开始转向问生命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中国文化会走一个"内圣外王"的格局?
广成子一听黄帝问到"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蹶然而起"。一下子就跳起来了。曰:"善哉问乎!"说轩辕黄帝这个问题问的好。"吾语女至道",我来给你讲"至道"是怎么一回事。
然后广成子就正式开始传道,洋洋洒洒讲了很多话。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主题思想--"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这就是说,如果你能够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把自己的心归于沉静,那么你的生命状态和你的外在事业以及国家社会都会自动调适到一个自然刚正的状态。然后针对轩辕黄帝开始提问的问题,广成子回答说"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这几句话就是广成子传道给轩辕黄帝的精髓和核心思想。
天地自有其"道",阴阳本身运行的也很正常,这些都无需你去操心。问题其实都出在你自己身上。如果你能够有效地把握好你自己,守住你自己,"慎汝内,闭汝外",把你自己调试好了,"物将自壮"。
第一重修炼:善待自己,看清自己
道家在管理学上的一个最高原则就是"无为而治",讲究"道法自然":处于一个无为的状态,让自然赋予的天赋都尽情地发挥。比如说一个组织、一个团队里面,如果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天赋才能都发挥出来,你不需要管理,这个团队会是最强的团队。不需要去干涉他,只需要把每个人最强的能力发挥出来就行了。
"无为"和广成子刚才讲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广成子最后对黄帝讲"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这就是他传授给这位伟大圣王的思想。这个思想中,从纯粹心灵内在修炼的角度上讲,我们会发现,"道"带给我们人生的修炼至少有三重境界,能帮助我们达成生命意义上最大的圆满和成功。
"道"很渺远?商业和"道"会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经常要谈到的一个词,就是"商道"。"道"其实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的一个概念,而不是"塑像",或者一个一个的宗教符号。简单地说,我们把任何一个事情做好了--那种状态,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在"道"中,我们都在"体道"的环节内。企业经营好了,我们会表扬说"经营有道"、"管理有道";能够让所有人富起来,这也是"生财之道";打仗需要有"用兵之道";人际关系也要有"处世之道";喝个茶,还能喝出"茶道"。所以不要把"道"看成很渺远的东西,它就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生活细节中的规律。只要我们能够"善用一心",就可以掌握到它。
广成子用三个境界,揭示了这种人生智慧。对于每一个开创事业的人来讲,这也是最重要的三重修炼。
第一重是人生意义的修炼。广成子对轩辕黄帝讲的是,你先不要去管外面,你先要"慎内"。当你能够"抱神以静"的时候,你外在的身体自然就正了,身体外面的世界也就正了。他至少在第一层意义上提示了我们,如何善待自己,看清自己。
现代人对"成功"有极大的误解,尤其是"成功人士",误解很深。一位创造了几十亿财富的浙江企业家,在36岁的时候就走了。他走的时候可能明白了一点:他一直以为的成功并不是人生的成功,只是事业的成功。但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成功其实不是一回事。这位浙江企业家走的时候,最后的心愿也许是--以他所有的财富来换取他的生命多活十年,如果有可能的话。
对于人生的展开,很少有人经过思考,大都是因循外在的、别人的既有模式去生活,而那不是真实的自己。很多人当他早有能力过有质量的生活时,反而更加没日没夜地熬起来。他们管这叫成功,以为成功就是不停地向外追逐,却不知道人生的成功和事业的成功并不一样。所以很多人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得到的只是一身伤痛、一身病苦、甚至众叛亲离。像葛朗台那样拿到这些东西,最后才发现实际上没有任何用处。
事业的成功,只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部分;甚至事业只是一个玩具,通过它来证明你自己、修炼你自己而已。可是,我们往往会把这个证明和修炼的手段当作竭尽所有精力、耗费全部生命去追逐的目的。就是在这点上,广成子给了黄帝一个非常大的警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成为他自己。你注定不能在别人的梦里走自己的路。不是说看了一本书,看了一个人成功的经历,就觉得可以效仿,可以向他来学习,不是这样的。最重要的是,你先要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最后成为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是心灵的第一重修炼。事业的成功,远非人生的全部。
第二重修炼:修之于身,反求诸己
最高的第三重修炼,在这里,这个场合是不能讲的。但是至少第二重是可以讨论的。
第二层次的内心修炼,那就是儒家讲的"反求诸己"、道家讲的"修之于身",一切都是以"修身"为本。我们凡人追求成功都放在外在追逐上,而广成子告诉黄帝、圣王又告诉我们的是,你成功与否来源于你对自己能不能管理得好。先不要想外面如何管理,先想想怎样管理好你自己?这就是"反求诸己"。
儒道都讲修身。儒家文化核心的一点,就是"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道德经》里,对"修身"讲的非常细,而且很具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直到"修之于乡、修之于邦、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最后"其德乃普"。修身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当你改变了自己的时候,你就改变了天下。
《论语》里面谈到治国、治天下,其中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不然的话,那就是"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所以,历来天下出了大事,皇帝都要下"罪己诏",认为"四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的罪,都是我一个人的错。这都是从修身为本开始讲的。这就像广成子讲的那个核心思想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同样是把自己守护好了,万物自然都会调整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观念。
调节外在,不是根本;重要的是调节内在。像古代说的,"天下之乱,乱在百官;百官之乱,乱在朝廷";而朝廷乱了,肯定是皇帝有问题;皇帝乱在哪儿呢?一定是心乱。所以反过来说,心正则身正;身正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百官正;百官正,则天下正。这些都是循着这一条"修身为本"的路在走,非常强调" 慎守汝身"之后所产生的变化。正是因此,中国道家智慧的第二重修炼里面,强调了方向的问题。
现在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公司出了问题,我们首先会想这是下属的问题、合作伙伴的问题,或者领导的问题。就是没人想这是自己的问题。而真正的修身,是从自己开始;自己又从"修心"开始。"修心"自然就"身正",是这样一个路线。所以广成子对黄帝讲,你只要守护好你自己,万物自然就复苏了;管理好你自己,你的团队和你的事业,自然就会欣欣向荣。
正是秉持了这样一个观念,在广成子传道的过程中,首先讲到了要弄清楚"何为人生的全部",然后就讲到要转个方向"慎重地对待自己"的问题。只有你很慎重地对待你自己,你才能够真正地"以修身为本"。
身心的修炼,不止在于事业;它包括我们人生的全体,而不是某个局部或片段上的成功。未来的企业家,不仅要做事业上的成功者,还应当是人生的圆满者和大道的体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