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总
1:
前两天有个朋友在朋友圈打广告招人,里面有一条挺有意思:
前三个月不许问问题,干就行了。
我立刻就笑了。
我想起我刚上班那会儿,职场小白一个,一遇到问题也是各种问,要是去朋友公司,估计试用期都过不了。
其实他是对的,我是错的。
为啥呢?
小白刚入职、刚接触业务,肯定会遇到问题,怎么办?
先不要问,找资源动脑筋先干起来,有些问题很简单,三下五除二解决掉,有些确实难,解决不了,你就会痛苦。
一边痛苦一边思考,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能试的办法都试过了,该用的资源都用到了,痛苦也积累得差不多了。
三个月了,这个时候再告诉你答案,甚至不用讲完,你都会“哦”的一声恍然大悟。
这时候,你体会最深,学得最快。
当然,我倒不是说任何简单问题都不问,而是,别一有问题就去问。
首先一个,别人不一定愿意搭理你。
有的老员工比较狭隘,心想我那会儿也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为啥要告诉你啊;就算他乐于助人,你简单问题问一两个无所谓,问多了,在别人心里会掉价。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你会失去自己上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所以说:
复杂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痛苦再痛苦,别人来帮助,得到成长;
整个过程成长的价值,才能被你榨干。
2:
主要是想聊下现在网上的“学习”风气。
就是现在,很多人对所谓的“底层思维”、“认知”、“方法”这些玩意儿很上瘾,写文章的也乐于投其所好,包括我自己在内哈哈哈哈。
不信你随便找篇文章看,任何一个问题,保证一大堆人给你一大堆答案,这样那样的都有,而且看起来都很可行。
我不是说思维、认知不重要。
我自己也写过文章,讲思维讲认知。
但是,当我们谈论认知的时候,是默认你的行动力是没问题的。
在行动力足够的前提下,我们讨论认知才是有意义的。
可其实呢,大多数人最缺的还是行动。
只有你真正开始行动了,才会发现那些“成功者的5个底层思维”、“富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如何说孩子爱听,如何听孩子爱说”……不说没啥用,至少是远水不解近渴。
原因很简单。
成功也好、教育孩子也好,都是一项巨大的复杂工程,即使有些技巧可以拿来用,但太多不确定的东西,没法复制。
我之前做企业调研,很多公司做得好的,都是一大堆发明专利。
你问他怎么这么厉害啊,他说没办法啊,都是为了搞出来一个产品,解决一个问题。
一开始大家也没个方向,没日没夜地整,鼓捣到最后,问题解决了,专利也出来了。
你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是知道怎么做,但你没有做过,这个能力其实你并没有掌握。
只有你做过了,做成了,才会知道是对还是错。
所谓能力,是长在那些“做成过”这件事的人身上,不是长在“知道怎么做”的人身上。
要不然,所有体育项目的世界冠军教练,不如亲自上场算了。
3:
学习好不好?当然好。
可是有一点你必须搞清楚,所谓学习,其实是学习某种普遍规律,是从做事里提炼出来的。
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规律总有例外。
人掉进海里一定会淹死?有死海。
给你红包的一定是好人?也可能是蚊子。
我当年做销售,特别羡慕崇拜那些销售冠军,老希望人家给点拨点拨,好提升业绩。
后来发现,同一个客户,不同销售都能拿下来,但方法不一定一样。
说明什么呢?
说明那些规律也没那么了不起,你去做,去想,也能用你的办法搞定。
两年前中美贸易战,任正非说,科技的喜马拉雅山华为是从北坡往上爬,美国公司从南坡爬,希望有一天,大家在珠峰顶上胜利会师。
珠峰太高了,我们一般人爬不了。
我们每天面对的问题,其实也是一座座小山峰。
别人条件好点坐缆车,你条件差点走绿道。
那又怎样呢?
只要你行动力足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收获未必就比他小。
我的粉丝群里,大家经常就某个话题聊得很尽兴,分享也很精彩,有小伙伴就感慨说,哎呀上班太忙了,没工夫进来学东西呀。
我说不用不用,千万不用。
大家平时该忙什么,就忙什么。
没时间,别勉强来;有时间了进群来看一看,正好有个话题自己感兴趣,聊一聊,聊点火花出来,也不挺好嘛。
说到底,这个世界是看你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不是看你学了什么。
这篇文章稍微短点,因为道理也很简单,几句话总结一下:
遇到问题了,别以为有标准答案。
先干起来,边干边学边修正路线,你也能爬上小山坡,直到有一天牛逼了,发起珠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