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78思维模型:逻辑思维一好好讲道理的学问

作者:老范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更是影响世界,中国古代在技术上也非常领先,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骤降为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

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

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

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

爱因斯坦也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一个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另一个是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中国古代的先哲没有走上这两步。”

逻辑学对西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联合国也把逻辑学列为7大基础学科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科分类,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有人说话,讲半天讲不清楚,思维混乱,没有逻辑,还有很多人不会讲道理。其实这些都是缺少逻辑思维的表现。什么是逻辑思维?如何提升逻辑思维?怎么样清楚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每个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思维技能。

中国正在伟大复兴,中国正在进入现代文明,现代文明的建立需要合格的公民,不合格的公民是依赖权威和力量解决问题。缺少独立思考,不能辨别黑白,容易被人煽动和误导。

合格的公民是依据理性和程序解决问题,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如果没有逻辑思维,谈何理性和独立思考?同时逻辑思维也是成为未来公民的前提,未来公民需要具备五大技能,批判性思维、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全球意识。这些技能都需要逻辑思维。

一、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是人们把握具体事物的本质规律,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逻辑思维的形态主要有概念、命题和判断、推理论证等。

1、概念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是知识的细胞。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是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

一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二是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三是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而概念就是人类为了便于交流而创造的语言。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说明对象有何性质。

例如: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回答:“有多少?包括哪些对象?范围如何?

例如:商品包括衣服、食物、家具、家电、房产等。

概念的表现方式为词语或词组。

例如:动物、家具、房产、商品等。

人类有了概念才能够进行思考,不然如果想表述“动物”这个概念,你需要把所有的动物都说一遍才能表述清楚,费时费力,不便于交流和思考。所以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2、命题

命题是表达判断的句子。

例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般把判断某一件事情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命题的表现方式是句子。

例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就是真命题。“中国不是文明古国”就是假命题。

3、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推理在各种思维形态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从众多的的感性现象中概括出普遍的、一般的新知识,必须要依赖推理,这样的推理叫归纳推理

从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知识,也需要推理,这样的推理叫演绎推理

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也需要推理,这样的推理叫类比推理

例如:根据人脑的神经元连接,研究出人工智能。人类观察蜻蜓发明直升机,研究蝙蝠发明了雷达等,都是类比推理

逻辑的研究中心是推理推理是逻辑思维中最重要的的部分。所有的论证、证明都以推理为基础,概念和命题也要依赖推理获得,概念和命题是最基本的思维单元,一般我们可以采用拿来主义,概念和判断的形成属于认知学的范畴,一般会受到宗教、文化和伦理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具有三大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后来又补充了一个充足理由律。这是人类经过亿万次以上的思维检验后形成的基本规律,是最基础的客观规律。因此,任何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都必须遵守这三大规律。只有遵守这些思维的基本规律,才能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论证具有说服力。否则就会概念论断含混不清、前后矛盾、模棱两可,无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同一律

(1)同一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或判断要保持自身的一致性。也就是苹果就是苹果,苹果不能是橘子。

(2)同一律的要求:

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变更;

第二:判断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

(3)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第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第二、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例如: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宝贵的。我是人。因此,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宝贵的。

在这里,前一个人,是指广大的人类这一集体,而后一个人,则特指个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外延和内涵完全不同,如果将其等同起来,就违反了逻辑的同一律,是故意偷换概念。

2、矛盾律

(1)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2)矛盾律的要求:对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肯定,必有一假;

(3)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例如:这个山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即肯定了“所有人都没有进去过”,又肯定了“有的人曾经进去过”。这就是自相矛盾。

3、排中律

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一个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中间状态。桌上有一盏灯,这句话要么是真要么是假,没有别的可能。

(1)排中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2)排中律的要求:对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必有一真;

(3)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

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禁烟时,某人说:“我不赞成禁烟,烟草可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我也不赞成不禁烟,毕竟吸烟危害人的健康。”你到底是赞成禁烟还是不禁烟,这样所表达的思想含糊不清,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关于思维确定性的规律。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三、逻辑思维的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一些命题推出另一命题的思维形态。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形式三大元素构成。按思维进程的特征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

1、归纳推理

归纳法就是由N个已知的数据或现象,推论出一个规律。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它是我们观察客观世界,寻找现象背后的共性,提炼知识理论的科学方法。

实验科学就是归纳法,科学家通过做实验,从无数次的观察中去发现规律,我们现在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靠这种方法获得的。

例如:金受热后体积膨胀;银受热后体积膨胀;铜受热后体积膨胀;铁受热后体积膨胀;

因为金,银,铜,铁都是金属;所以,所有金属受热后体积都膨胀。

从培根到罗素,后来到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论思想家都认为科学知识是建立在归纳法的基础之上的,即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归纳,从而得出一般性的认识。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的规律、定律、公式都是这样得出。

归纳法的价值就是能够找到现象背后的共性,但是由于样本量和观察实验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例如

第一:归纳法只能得出不充分可靠的结论。

第二:归纳法未必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第三:归纳法只能概括事物的过去,不能够概括未来。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有一个著名的火鸡故事,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主人给它喂食。第二天和后面的很多天都是9点钟给它喂食,它收集了有关上午9点给它喂食这一经验事实的大量观察;而且,它是在多种情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雨天和晴天,热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记录表中加进新的观察陈述。最后它进行归纳推理,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喂食。”可是,事情并不像它所想像的那样简单和乐观。在圣诞节前夕,主人9点钟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把它宰杀了,做成了美味的烤鸡。

所以归纳法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性,归纳法的结论一般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

1、观察的代表性:对某一事件的观察是否能够代表这一类别的全部。

2、观察的量:观察的量是否足够多。

3、证据的有效性:证据的来源是否可靠等。

逻辑学上把归纳的方式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简单枚举归纳和科学归纳)

(1)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是无一遗漏地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断定该类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结论断定的是整个这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因此,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只要前提真实,证据和形式有效,结论必然真实。

例如:①太平洋已经被污染;大西洋已经被污染;印度洋已经被污染;北冰洋已经被污染;(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地球上的全部大洋)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已被污染。

完全归纳推理的要求有三

一是前提所断必须穷尽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二是前提中的所有判断都是真实的;

三是前提中每一判断的主项与结论的主项之间必须都是种属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虽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需要对研究的量进行完全穷尽,所以有些推理很难做到。比如:你不可能把全宇宙所有的天鹅全部找遍,看看是什么颜色的。

(2)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列举某类事物中一部分对象的情况,根据没有遇到矛盾的情况,便做出关于这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例如:例如:天鹅会飞,麻雀会飞、乌鸦会飞,所以得出结论,所有的鸟都会飞。

虽然它观察的数量不够多,但不一定是错误的,只要找到不会飞的鸟,结论就是错误的,也就可以提供新的知识。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观察对象的数量和范围,就可以提升结论的可靠性。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由于它通俗易懂,使用方便,因而,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很多谚语(瑞雪兆丰年)都是简单枚举推理获得的。

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要注意克服“以偏概全”或“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3)科学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是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由某类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所具有的因果联系,推出该类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例如: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有个石灰岩洞,当猫、狗等小动物进入洞中时就会倒地死去。人们经过观察发现,该洞地面沉积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地面附近缺少氧气,因此猫、狗等头部靠近地面的小动物进入洞中会倒地死去。据此,人们得出结论,凡是头部靠近地面的小动物进入洞中都会倒地死去。

科学归纳推理重点在找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上,是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基础上,再分析出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推出结论的。对样本的典型性、数量和证据的有效性要求都非常高,所以科学归纳推理虽然也是不完全归纳,但是它的结论可靠性会更高。

2、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推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是一种确实性推理。演绎性推理是通过别人证明已经相对正确的公理,然后推导出后面的结论。它的好处就是如果你的前提正确,它后面的结果就一定正确。

演绎性推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第一性原理和三段论。第一性原理就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三段论就是把第一性原理作为大前提,推导出新的结论。

爱因斯坦认为,理论家的工作就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发现公理,第二个从公理出发推出结论。发现公理就是找到第一性原理的过程。推出结论就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用新知识再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推动人类的知识再次进步。

演绎推理有直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和选言三段论等形式。

(1)直言三段论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

例如:

所有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大前提就是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是苏格拉底会死。只要前提为真,论证有效的论证,才是可靠的论证。但是有个问题,怎么保证这个大前提是正确的?所有人都会死,也是来源于归纳性推理,大前提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常识或者不证自明的公理。所有人都会死就是一个通过百万年验证的常识。

在科学论证中,大前提一般采用公理化方法,所谓公理就是不证自明的道理,例如: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整理了几何学的公理化方法,5条公理,5条公设,119个定义和465个命题,推导出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公理体系,建立了整个几何学的根基。

(2)假言三段论

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也叫条件论证,是一个包含“如果……那么……”结构的论证。在这个论证中,大脑会先设定好一定的条件,如果达到了这个条件,就会有确定的结论出现。

例如:如果努力工作,那么你最终将实现你的目标。

如果我要有钱了,我带你去度假。我现在有钱了,我带你去度假。

如果股票市场下跌,会有人跳楼。股票市场下跌了,因此会有人跳楼。

假言三段论的要点是大前题A(无论它是什么)如果成立,那么B也必然成立。

(3)选言三段论

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

例如:针对控烟条例的投票,你要么支持,要么反对。你现在投反对票了,所以你就要支持控烟,不要吸烟。

飞机要么在天上,要么在地上。现在飞机不在空中,因此,飞机在地面上。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归纳推理推出结论。演绎推理根据这个结论再推出新结论。

3、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例如:

A具有特性R、S、T、U、V、W、X和Y。

B具有特性R、S、T、U、V、W、X和Y。

A具有特性Z。

所以,B也具有特性Z。

这个结论不是必然的,但是它极有可能。基于两个事物拥有大量相同特性的事实,当其中一个事物具有其他某个特性时,很可能另一个事物也同时具有。

科学上的许多重要理论是通过类比推理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中的模型方法与模拟方法都基于类比推理

例如:由试验模型类推到研制原型——现代工程技术的模型试验

由自然原型类推到技术模型——现代仿生学

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类比推理是科学发现的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

例如:鲁班看到锯齿草,于是发明了手锯。科学家研究鱼的特性,发明了潜水艇。都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就是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都是通过类比而产生。

类比推理的劣势就是容易犯“代表性偏差”的影响。容易根据表面的相似性,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小张和我一样,都来自一个地方,毕业于一个学校,最近小张开了一个饭店,赚了很多钱,于是我相信我去开饭店一定能够赚到钱。

实际上能不能赚到钱,取决于你与小张的相似程度,毕竟赚钱是天时地利人和,市场千变万化,等你把饭店开起来,可能发现已经赚不到钱了。

四、逻辑思维的论证

1、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论证的主要构件包括论题、论点、论据、论证方式等。

2、论证的结构

论点:论证者所主张并且要在论证过程中加以证明的观点,一般意义上“因此”、“据此”、“说明”、“认为”、“推测”、“建议”等提示词后面的语句通常是论点。

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是一个人的主观判断。而论题是指议论的话题,论点是在论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论读书”是个论题。“读书使人进步”就是论点。

论据:是论证者用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点的理由,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证明论点”的问题。一般意义上“因为”、“由于”、“假如”、“理由是”等词后面通常是论据。调查研究中,“调查”、“统计”、“实验”、“研究”等提示词之后往往是论据。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事实和统计数据。

理论论据是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对论点有支持作用的理由多多益善。理由应具有“四性”:相异性(论据与论点不同)、论证的一致性(论据不与论点矛盾)、论据的一致性(论据之间的一致)和相关性(论据与论点有关联)。

论证方式:是论据和论点的联系方式,它所回答的是“如何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问题。

论证方式是理由对论点的一种支持关系,这种关系通过某种推理形式来体现。因此,论证方式本质上是推理关系。由于论证的理由是多个,而每一理由对论点的支持关系可能不同,所以,在一个论证中有多种论证方式,比如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等。

例如:金字塔原理就是一个严密的论证结构。

3、论证的5大规则

(1)论题

规则1:论题应当清楚、确切

论题的表述不能有歧义;如有必要,需对其中的关键词加以定义。在论证充分展开之前,都有必要审查或澄清论题的真正含义。

违反这一规则就犯“论题不清”的谬误

规则2:论题应当保持同一

论证是由论题来确定的。一个论题对应一个论证。在同一论证过程中,论题只能是一个,而且,在此论证过程结束之前,论题不能变更。

违反这一规则就犯“转移论题”的谬误。

因此,需要在论证的进程中,不时地停下来审核论证是否偏离论题,以确保论题保持同一。

(2)论据

规则3:论据应当是真命题

从常理讲,无论说明一个论断真还是假,都只能以真命题为据。有时候,论据也可以是较大可能为真即概率较大的命题。

违反这一规则就犯“虚假理由”的谬误

规则4:论据应当比论题更可信

用作理由的命题一定要比论题更可信。

有三种命题不能作为论据:概率性不高的命题(真实性不能确定),比论题更不可信的命题,与论题等同的命题。

(3)论证方式

规则5: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

根据论据的真,以及论据和论题的逻辑关系,能够说明论题的可接受性。这主要取决于论据与论题的逻辑联系的强度,论证所用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或可靠的。

违反该规则的错误:推不出包括“不相干”、“论据不足”、“以偏概全”、“诉诸无知”、“诉诸假权威”、“诉诸众人”等。

总结:

《麦肯锡方法》一书中提到解决问题的原则为,以事实为依据,以假设为导向,严格的结构化,运用金字塔原理去分析思考问题,其实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基础思维方式,也是一名管理者的必备能力。在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合著的《管理学》一书中认为,概念能力是高层管理能力最重要能力,超过了人际能力和技术能力。这种概念能力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个人认识客观世界、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的基础工具,是思维表达沟通的重要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提供的一系列理论、工具和方法,在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在完善我们的知识架构,提升我们哲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为我们成为未来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简单的逻辑学》

【美】麦克伦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逻辑学》

主编:宋文坚 副主编:郭世铭

人民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

【美】戈尔茨坦 著 张明等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思维》

【美】加里·R·卡比 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讲道  讲道词条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词条  学问  学问词条  模型  模型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营销管理

 分析那些一夜暴富的营销

 微信营销很火,火到微信营销的培训课,两天就要收费好几万元。这又在延续这几年“电商不赚钱,培训电商赚大钱”的吊诡定律。  在这些培训大师宣讲的“微信营销一年破亿...(展开)

营销管理

 微信营销灰色产业链

 昨天我在朋友圈点开一个笑话,结果一打开就弹出个账号关注窗口,我按了取消还是继续弹,搞得我手机跟死机了一样,烦死了。”微信用户“点点滴滴”向钱江晚报微信平台爆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