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垃圾桶干净又醒目,用起来也方便。”6月10日傍晚,在尧都区段店乡新民村,76岁的卢英大爷把垃圾投进门口的绿色垃圾桶后,笑着对记者说,“生活垃圾放绿色桶,有害垃圾放红色桶,可回收垃圾放蓝色桶,其他垃圾放黑色桶,这些我记得可清楚哩!”
走进新民村,“爱护环境就是爱护生命”“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这样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村里的主干道、胡同口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通过不断宣传,大家都习惯了将垃圾分类处理。”该村党支部书记闫红伟说,随着近年来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村里道路平整宽阔,房前屋后整洁明亮,文化广场绿树掩映,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都在不断提升。
“去年10月份,我们村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大家对这一政策十分支持。”在段店乡东王村,村委委员车根羊说,“东王村是尧都区垃圾分类试点村,为了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村里的党员与村民代表发挥带头作用,挨家挨户做宣传;同时,成立‘环卫监督微信群’,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
“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将垃圾分类处理,经过村民代表认真讲解我才知道,通过分类很多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东王村村民刘银斗说,“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村里环境卫生变好了,村民也得到了实惠。”
“我认为只有让垃圾分类成为一项人人参与的工作,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段店乡副乡长段礼阳说,全乡通过建立微网格制度、划分责任区域、互相监督检查等方式,帮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为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今年尧都区投资691.79万元,新建6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并率先在全区6个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下一步,该区还将投资204万元,向各乡镇配发生活垃圾分类桶8453组。
如今,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引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这种新时尚已在尧都区很多乡村蔚然成风,洁净的环境不仅擦亮了美丽乡村的底色,也催生出一朵朵璀璨的乡村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