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学会尊重孩子,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这时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比如,谈话时孩子低头不语,往往是感到委屈或产生抵触等心理的表现,而抽抽答答则往往是孩子内心羞愧失衡的反映。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花季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希望别人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自己,另一方面,他们的认识仍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冲动,对后果缺乏考虑,出了事又不知所措,表现出一定的孩子气。与他们谈话,父母就要考虑这些心理特点。当然,谈话时我们还应关注孩子的个性。个性傲慢的孩子常对谈话表示轻蔑;胆小怯弱的,又易心情紧张;心境不好时常沉默少言,或动则易怒;情绪兴奋时又常喜形于色,絮絮不休。父母必须对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准确地把握住孩子的真实心理状态。
策略二:学会交流。亲子教育专家张勤女士介绍说有一天下午,她突然被儿子的小学老师叫到学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老师当着儿子的面向她抱怨:你这个孩子是多么多地淘气……老师甚至使用了很多难听的字眼,而她一听,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小男孩子嘛,淘一点很正常。事隔多年,她仍然觉得心痛:“当时我儿子就站在一旁,老师就那样数落他,孩子吓得缩在墙角一个劲儿地哭!一路走,孩子一路哭,任我怎么安慰也停不下来。突然间,她想到:老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可是,连他们都不能百分百做到跟孩子顺利沟通,那么家长和孩子间的沟通,是否会出现更多问题?从此她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当一个好家长。家长是一个全新的角色。在我们有孩子之前,谁也没当过家长,也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当家长;而当我们刚学会怎样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当家长时,孩子又升到了二年级,我们的经验又不够用了,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她说:“教育不是把水桶灌满,而是把火点燃。
策略三:身教重于言教。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儿媳妇正给白发苍苍的婆母一边洗脚,一边谈笑。四五岁的小孙女注目看了片刻,也急忙去厨房端来半盆水:“妈妈,我也给你洗脚!”全家老少看了这个镜头,无不为之感动。小女孩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动作,却显示了隐藏在儿童心目中的一个秘密:父母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左右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无奈的感叹,如今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一位事业有成的母亲,女儿更可能会梦想自己是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如果父母嘴上说的天花乱坠,行动上却另是一套,孩子则从小“阳奉阴违”,只说不做;如果父母经常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伙伴,从而形成一个爱攻击的儿童;父母在家不孝敬老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在家不尊敬长辈,到学校不尊敬老师;如果父母双方经常互相挑剔彼此的行为,“鸡蛋里面挑骨头”,孩子一定也是一个喜欢挑剔别人的人。不仅如此,若父母的行为令孩子骄傲,那么,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同时,还会从中获得安全感;而一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父母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无论你的“言教”多么动听,都不会入耳。更可怕的是,在有不良行为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会效仿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样的孩子更可能出现反叛父母,离家出走,甚至参加违法犯罪集团等恶性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牢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身份,并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切记“身教胜于言教”的格言,少说多做,身教为先,言而有信。
策略四: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创建一个学习型家庭,用知识武装两代人的头脑,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特别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家长教育子女的素质提高了,掌握了现代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就不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孩子最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时候,用最低级的语言,甚至是不道德的手段“对付”他们,伤害他们.
策略五:学会运用艺术语言。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一边。切实地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记得在晚餐前将你的房间清理干净。”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对年纪较小的孩子,等到时间快到了,他却什么都还没做,才平静地说出处罚的方式,但是要用正面的说法。“等你洗完澡才可以看电视。”这种说法比较好,像“除非你洗好澡,否则不准看电视”这样的说法是不好的。和较年长的孩子讨论时,要协商制定罚则的约定,规则要清楚,然后微笑地走开。然后是关键的时刻,万一时间已经到了,可是工作还没做,那么只要遵照罚则即可,不需要再讨论,因为约定就是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