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会正在迎来一个从未有过的局面:第一代“80后”独生子女初为人父母,他们下一代的孩子同样是独生子女,并逐渐成为幼儿园和小学的主力。
当今学习生活、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观念碰撞,社会环境机遇与诱惑并存,这不论对家长,还是孩子都是一种考验。“六一”来临之际,我们推出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报道,希望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为家长们提供一个心理教育的参考坐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在幼儿园和学校不合群,读书后有厌学情绪……这些让不少家长闹心的问题症结真的都是孩子“不听话”吗?
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谢老师对此并不认同。从中心开设一年多来近2000个案例来看,大多数案例都能在家长身上找到原因。谢老师说:“问题家庭不一定会有问题孩子,但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三大问题困扰家长
小华今年读幼儿园大班了,但妈妈觉得小华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交流比较少,在家里只能听夸奖的话,一听批评就发脾气。她尤其对自己的穿着很在意,如果小朋友说今天的裙子很漂亮,那小华会经常要求穿这条裙子上学。困惑的妈妈向指导中心老师求助:我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根据指导中心统计,前来咨询的家庭中,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人际关系不合、厌学这三个问题是最为普遍的,占咨询总数的七八成。以这三个问题为中心,往往会衍生出其他问题。按年龄阶段划分,咨询家庭中,孩子上小学的约占六七成,幼儿园阶段和中学阶段的大约各占一成多。
谢老师有着近十年的教育经历,据她的观察,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社会主体,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和人际关系不合成为最容易发生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而厌学情绪问题有低龄化的倾向,过去高中生厌学问题较多,现在小学生中厌学也成为主要问题之一。
谢老师说,这些问题和家庭环境特别是家长教育方式关系密切。比如小华家里,妈妈因异地工作关系和孩子接触相对较少,而爷爷奶奶对小华更为宠爱。“孩子会通过家长的行为感知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原来我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当孩子习惯于这个中心地位,那么在幼儿园交往中她也会对同伴有这样的期望,有所不如意就会显得不太合群。而这进一步减少了她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她更愿意和亲近的家人交流。”
别给孩子贴“标签”
对于小华妈妈的困惑,谢老师说,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找问题。
首先,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许多时候“标签”只是家长的个人感受。小华妈妈觉得孩子不合群,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忧情绪,但实际上,她应当征询孩子的感受:“你在幼儿园和哪些小朋友玩呀?”“你和谁玩觉得更高兴呀?”也许事实会出乎家长的预料。
“贴标签”的负面影响是可能“戏言成真”。
小明是一些人眼中的“网瘾少年”。“我有一次开机不到10秒,父母就在一边说,你又沉迷进去了。当时很委屈,很讨厌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我。”他还觉得母亲把自己“糗事”到处宣扬。“有时候我下楼买宵夜,楼下的问我怎么这么晚还不睡觉,我说在上网,别人看我的眼神就变了,那种感觉很微妙。”小明以后干脆自报“网瘾少年”家门。
谢老师说,家长的“标签”与孩子自我感受不同时,一些孩子会故意做出和“标签”描述一致的行为以“印证”家长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养成这种行为模式后,再想纠正就更困难了。
学会和孩子“谈判”
谢老师说,和孩子交流中尤其要注意“一事一议”,和孩子的“谈判”问题越具体越好,还要注意交流的方式。
比如小华的妈妈对于孩子的“不合群”经常说:“你不能不和别的小朋友玩,这样长大后会没有朋友的。”实际上,小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长大后”,“朋友”是没有概念的。这种家长觉得理所当然的大道理对孩子并没有效果。这也造成很多家长抱怨“我都说了很多遍了,你为什么不听?”孩子需要更直接更具体的问题交流。
有一对小姐弟,姐姐把弟弟打哭了。谢老师建议家长应当用行动制止姐姐的行为,同时告诉她:“你不能打弟弟,也不能再这样做。你这样做,我会很生气,弟弟也会生气的。”而多数家长会做的是指责姐姐:“你不要打他了,你要爱护弟弟。”谢老师说,前者清楚的告诉了孩子做法错误,同时也告诉她家长和小弟弟的感受。而后者会让姐姐觉得弟弟更受宠,将来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谢老师强调,“谈判”的目的是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分辨事情的正确与否,同时,要培养他们自己处理困难的能力。
比如有一个“孩子王”让其他孩子给自己买玩具。孩子不愿意告诉家长,偷偷从家里拿钱。家长发现后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责骂了事。要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你要给那个小朋友买玩具?是不是不这样,你就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玩?那个小朋友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除了通过他,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呢?在分析中培养孩子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持与人交往的能力。
别让“5+2=0”
在教育界有个公式是“5+2=0”,即孩子在学校5天受到的教育,在家里5天就会被打回原形,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有个家长学校,教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受家长欢迎。
谢老师发现,家长中也有很明显的分界。40岁以下,受过相对良好教育的家长更容易接受家长学校的理念,孩子遇到问题后也更主动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40岁以上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往往不太认同学校的理念。此外,家庭教育“重视问题——寻找方法——尝试解决——坚持不懈”四步中,家长学校学员大部分只能做到前三步,坚持到第四步的只有一成左右。
谢老师说:“现在每个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一方面老人家固有观念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家长自己工作也很忙,要坚持确实不容易。”
对于近期频频曝光的女童被性侵事件,谢老师说,家长应当从小给予孩子自我保护的观念和能力,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教育一定要很具体很详细。“比如告诉孩子,不能让别人随便掀自己的衣服,摸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背心和短裤覆盖的部分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