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个月大的孩子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一岁左右的孩子扔东西是有意识的行为。2-3岁的孩子认为扔东西是游戏。
事实上,孩子扔东西有很多好处,这就是他们探索世界、开发智力和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
1、开发智力
孩子扔东西后,他们会观察东西为什么会掉下来。怎么掉下来的?掉到哪里去了?你在说什么?这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看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各种东西掉在地上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勺子会发出清脆的声音。玻璃杯不仅能发出声音,还能打碎。乒乓球反弹几次,跑得很远。
这样孩子们会慢慢地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所以说这也是一种开发智力的过程。
这时父母可以准备一些轻便的玩具,如围巾、乒乓球等。
2、运动能力
一般来说,从6 ~ 9个月开始,孩子的握持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可以成功地抓住并且放开,孩子们会很高兴获得这种能力,并不断地练习抓住和扔掉。
抓起和投掷看起来很简单,但这是孩子们大脑、肌肉、手、眼睛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学会控制手部肌肉了。
父母可以准备适合孩子抓握的玩具,充分锻炼自己的捕捉能力。
3、感情表达
孩子们扔东西也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成年人也经常会有情感的表达,例如,有些夫妇在吵架的时候也会扔东西。
在家里,有时父母会因为别的事情而冷落了孩子。这时孩子就会用扔东西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怎么不理我呢?”孩子们这时候可能是这样的心理活动。
或者饿了、渴了、累了、困了,孩子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的话,这时他们就会扔东西。
汐汐小时候,我忙于吃饭和办事,没有时间和她互动,她突然开始扔食物,我立刻转身制止。“你这样做是不对的。食物是为了吃,不是扔掉,吃饱了就不要吃。”我严厉地郑重地和她说。
她对我严肃的表情不感到惊讶,反而在笑。我一直很忙,她又开始扔食物,后来我才意识到她是想引起我的注意。
这时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观察他们的需求,及时应对。
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诺瓦东南大学家庭中心副院长Roni Leiderman说:“除非你的孩子从窗户扔石头或真的可能会伤害别人,否则不要阻止或惩罚他。”
孩子乱扔东西,家里会变得一团糟,但除非扔东西会伤害到别人,否则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不需要制止这种行为。
0-3岁的儿童即使父母制止,也不会停止“扔东西”。首先孩子处于第一个叛逆期,其次孩子的自制力有限。因此,父母们关心的问题应该是,什么东西是孩子可以扔的,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又能让孩子探索环境。
父母如何正确指导
1、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扔”愿望
可以给像塑料玩具、毛绒玩具、橡胶、球类等这样不容易损坏的玩具,父母也可以一起玩。
当孩子满足了扔东西的愿望,他的行为就会得到满足,逐渐把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慢慢扔东西的行为就会消失。
2、不要马上捡起他扔的东西
如果他扔东西,你马上捡起来,他会误以为你在和他玩游戏。也许他扔得更欢。
这时,你可以说对孩子说自己要去捡。
明确告诉孩子们能扔什么,不能扔什么,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学会保持警惕。易碎危险的东西,比如花瓶等玻璃东西,尖锐的金属制品等不能扔掉,不知道孩子会不会扔的时候,这些危险品最好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4、及时停止具有攻击性地投掷。
例如,在孩子们之间打闹是因为争执而向别的孩子扔玩具时,父母立即制止,明确地说这是不对的。
5、把扔东西变成亲子游戏。
孩子觉得自己“扔东西”是一种本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他扔东西,但扔了以后,要求孩子要捡起玩具,放回原处。
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孩子们收拾行李。例如,把相同的颜色或绒毛玩具放在一起。
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个大箱子,放在很远的地方,和孩子比赛,把东西扔在箱子里,谁扔得更准确,把不用的东西扔进垃圾桶里。
有时周末,我和汐汐去河边扔小石头,我们找各种小石头站在河边,比赛谁扔得远,这个游戏几乎成了我家户外运动的经典项目。
孩子扔东西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只关注“扔东西”的表面现象,而要通过现象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对成长的渴望。不要着急,要尊重孩子的需要。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成长标记。在大人们眼里看起来“不正常”的现象其实只是他成长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