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 不在意孩子内心的想法
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内心真正在想什么,只是干涉孩子独立思考,希望孩子沿着自己的好道路前进。 事实上,孩子们有灵魂和思想,希望自己内心的想法得到尊重。
误区2 认为孩子的事不重要
有些父母对孩子说的话不以为然,认为孩子面对的事情毫无价值。 这样的做法导致孩子不想向父母诉说烦恼,觉得说了也没用,不会被重视,也怕会招致父母的笑话,“一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
误区3 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自己却做不到
有些父母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对孩子严格,对自己宽容”,认为孩子一指出自己的错误,孩子就会顶嘴。 对这样的父母来说,孩子是否听话是判断好孩子和坏孩子的重要标准。
误区4 与孩子沟通缺乏耐心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总是觉得孩子的想法很荒谬,认为这只是一个狡猾的借口,从来没有耐心认真听孩子讲完。 对于大部分事情,他们不想征求孩子的意见,也不想听孩子的解释。
误区5 和孩子说话,话题只有“学习”
有些家长每天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但一开口说话,总是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和孩子交流的话题以成绩、作业、考试、分数为中心……。
误区6 用大道理代替贴心交流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首先以大人的架子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如果孩子不同意,就一直聊到孩子接受为止。 比起这种交流方式,孩子更喜欢平等的交流,即使他们的想法一时无法接受,他们的表达权利也需要得到尊重。
误区7 用愤怒代替平静的教育
孩子考试失败,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的话,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向他发火……。 比起生气,平静的交流往往会带来好的结果,孩子也更容易承认问题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