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经济习惯培养孩子的财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一大笔钱还不如教孩子如何赚到这一大笔钱。培养孩子的财商需从小让他养成这10个经济习惯。
1不要用钱来支配孩子
自己叠被子、打扫自己的房间、学习,这些都是孩子有义务去完成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了这些,家长不应给予孩子经济上的奖励。
尤其是很多家长都倾向于用奖励零用钱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学习,这是极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自己主动学习的孩子。
2得到零用钱,首先去储存起来
很多白手起家的富人,他们最初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储蓄。有了储蓄的积累,才有后来进一步理财投资的本钱。给孩子零用钱时,要把孩子需要存的零用钱一起给孩子,储存的零用钱的比例一般占零用钱30%-50%为宜。
要让孩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 当他收到零用钱时首先要拿出一部分储蓄,然后用剩下的钱消费。如此一来,等到孩子长大参加工作之后,当他领到工资时同样也会拿出其中一部分用来储蓄,而另外一部分用来作为生活开销。
3购物时,让孩子养成克制的习惯
想要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就需要教给孩子“消费游戏”的规则。请告诉孩子“如果在琳琅满目的大卖场里不能抵制自己的诱惑而买了一些没有用处的东西,那么就算输了”。
孩子们一般对于“输”“赢”这样的字眼十分敏感。通过这样的“消费游戏”,孩子一定会养成只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的习惯。
4坚持符合价值观的消费习惯
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可以用钱买到但要尽量少买。那这些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和自己价值观不相符的东西。
最容易让孩子理解的符合价值观的消费品,就是与环境相关的商品。孩子们已经学习过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们尽量不去购买对环境有害的合成材料,他们会很容易接受的。
5不要理会孩子的撒娇战略
如果家长经常在意孩子的撒娇,那么孩子就学会了用撒娇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在缠着家长买东西的时候. 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想要得到那个东西的心情,但是应该表示出自己不能买那些没用的东西的立场。当然,和孩子交谈的时候,态度一定要温和并且坚定。应该注意的.是,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情,只有这样,才能不让孩子伤心。
6买东西前想一想“如果不买,会有影响吗?”
需要和欲望是促使人购买东西的两大原因。有些东西是因为需要必须要买的,而有些东西只是因为欲望的催促才去买的。
经济教育的宗旨就是抑制内心的欲望,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在买东西前我们要问问自己“如果不买,会有影响吗?” 这是在有意识地抑制内心的欲望。另外想一想家里是不是有类似物品或者其他替代品,这些都可以达到最终抑制冲动消费的目的。
7管理家庭的预算
孩子迈入成人的行列之后,就会经常涉及预算的问题。在工资范围内保障基本生活,在预算范围内尽量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基本目的。
如果从小就开始进行预算教育训练,长大后进行预算时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孩子买零食的时候,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让孩子自己去买。去旅行时则让孩子负责给家人的费用进行预算,并购买零食、晚餐。
在预算范围内由孩子决定具体购买什么,而孩子要为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8选择要捐赠的对象
捐赠可以促使孩子具备更好的人生态度和智慧,这是将来领袖型人物的共同特征。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捐赠的对象,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发且有规律地长期捐赠的习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捐赠不仅仅是捐赠金钱,还需要持续的关注,自己的捐赠是不是很好地帮助了他人。
9和孩子坦率谈论家庭经济状况
父母不能买给孩子所有他想要的东西,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试着在孩子面前积极地谈论一下家里的股票、基金、保险等家庭收入。
这种对话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经济情商,而且还可以让孩子知道大人挣钱不容易,孩子则会积极地配合家长的家庭理财活动。
10 从父母开始学习
现在的父母们,小时候受到过经济教育的可能不多。要想让孩子认真实践经济教育,家长就必须首先以身作则。想要成功地实施经济教育,父母就一定要随时学习。
与其学习什么一夜暴富,倒不如多阅读一些依靠脚踏实地工作而积累财富的书。多读这类的书,多看这类的期刊有助于家长迅速地理解什么是经济学,更好地引导自己的孩子养成正确的经济习惯。
美国全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曾说过“所有儿童都需要具备有用的经济学知识,并发展批判思考能力”,这对关心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人,应该有较好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