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培养
如今中国很多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学会感恩,培养感恩之心,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有必要。父母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懂得要爱别人、帮助别人。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培养的相关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培养
“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可他还老是不听话,和我对着干!”“小家伙太自私了,有好吃的都留给自己,我问他要竟然不肯给!”“看我辛苦做家务也不知道帮忙,养他这么大真不知道有什么用!”生活中,时不时能听到家长这般恼火而无奈的抱怨,不少年轻父母常常感到莫名的担心:这一代的孩子,大多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下长大,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的关心照顾当作理所当然。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培养感恩之心?对此,儿童心理专家、捷和教育创始人张欣华提出了两点建议。
建议1、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感恩
父母想为孩子建立感恩的心,第一步反而是调整自己内心对于“感恩”的标准。父母要明白,对孩子的付出与收获是不可能对等的,也不要强求在短时间内看到反馈。儿童的心智、语言表达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往往更多通过行为来“说话”。从感恩的角度来说,以下行为是儿童常见的表达对别人感恩的方式。
记挂
孩子在外面吃到好吃的东西,可能会悄悄留下一些,拿回家给父母:“这个是我留给爸爸妈妈的。”从孩子的惦念中,就表达了对父母的感谢。下雨了,我们会想:“不知道爸爸外出有没有带雨伞呢?”降温了,我们又会想:“不知道妈妈有没有穿够衣服?”这些对父母的牵挂,其实也是对父母感恩的表现。
担心
有些时候,孩子看到父母受伤、生病、难过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特别“粘人”,总要跟着父母、缠着父母,这是孩子担心父母的表现,也是孩子表达自己希望父母好、希望父母快乐的心愿,也是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谢。
自律
家长也许忽略了,原来孩子自律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回馈。家长也许会发觉,当夫妻吵架时,或自己生病时,孩子会特别听话。孩子会自觉吃饭、洗澡、做作业,自发地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事,也许当中有害怕的情绪,但孩子其实也在想:“我听话一点,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不会吵架了?”“我乖一点,妈妈是不是就会快点好起来呢?”孩子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方法帮助父母,不给父母、家里增添麻烦,也是报恩、感恩的"表现。
也许,当孩子用更直接的语言和行动来表达,例如说“妈妈,谢谢你”,或给你倒杯热茶,说“爸爸,你辛苦了”,父母会更容易明白孩子的感激之情。但张欣华表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善于表达,对于孩子是否怀有感恩的心,不一定要在看得见、听得到的层面去寻找,有时候孩子的感激之情会藏在他的行动中,需要父母去发掘。
建议2、帮孩子张开发现美好的眼睛
为什么人会有感恩的心?那是因为我们发现、记住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所以我们会感谢。在日常生活中,张欣华经常通过一些小技巧,帮助孩子张开那双“发现别人对自己好,看到别人为自己所付出”的眼睛,从而培养孩子感恩的心。下文的三个事例,就是她自述的亲身经历。
“记不记得那时候,爸爸是怎么做的”
爸爸生病了,孩子担心地跑到床前,用小手摸了摸爸爸。我在旁边对他说:“看来你很担心爸爸,记不记得你病了的时候,爸爸是怎么做的?”孩子想了想说:“爸爸带我去看医生,抱着我打吊针,还煮东西给我吃。”其实当孩子在回忆时,已经在感恩。有时不用父母说明,引导孩子自己去回忆就可以了。
“看来她很惦记你”
女儿生病没上学,晚上同学小丽打电话给她,告诉她今天上课的重点和老师布置的作业。女儿挂了电话后,我问她:“是你让小丽帮你记下今天的课程重点和课后作业的?”女儿摇摇头。“喔,看来小丽很惦记着你,自发地帮你做了很多事情,还特意打电话来告诉你。因为她,你才知道明天要交什么作业。”在家长眼中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也是一个培养孩子感恩之情的好时机,让孩子去发现,因为别人在自己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才令自己更快、更容易地渡过难关。这样做比起教导孩子“记得向别人说谢谢”更能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奶奶留意你在乎你,特意为你做喜欢的菜”
有一天我要加班,老人来我家帮忙给女儿做饭。回到家,我问女儿今天吃了些什么,女儿开心地数了一堆她爱吃的菜。我问:“为什么奶奶会做这些菜给你吃?”女儿想了一下说:“可能是奶奶知道我喜欢吃这些菜。”我回应:“看来奶奶平常很留意你、在乎你,她知道你喜欢吃什么,所以特意来做给你吃。”听到这些,孩子会接收到一个信息:原来别人很在意我,这一切都是别人特别为我做的。
张欣华表示,父母在帮孩子张开发现美好的眼睛,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时,应该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别人对他的行动和付出上。说出别人为孩子付出了什么,比从形式上的告诉孩子“别人帮了你,你要感谢别人、报答别人”有效得多。当孩子接收到很多温暖的信息,知道有这么多人爱自己、关心自己时,孩子的心就会变得更柔软,更珍惜别人的好,也更愿意付出自己。
模范家长说
感恩培养,是从父母 “以身作则”开始的
作为广州首位正面管教导师,黄小琳自是非常注重女儿果果的教育。她说,孩子的言行举止往往受父母的影响最大,所以,做好自己是她一直坚守的原则。“在家里,我会经常说 请 、 谢谢 ,不管是果果还是她爸爸,都已经习惯了。慢慢的,果果也会跟着学,有事要我帮忙,也会跟我说 请 ”。
黄小琳表示,孩子看似懵懂,其实凡事都看在眼里。父母对长辈是什么态度,孩子都会记在心上,并加以模仿。因此,在尊重长辈这方面,黄小琳从不敢稍有懈怠。“以前我不懂表达,婆婆帮我带孩子,我就写纸条谢谢她。后来相处得久了,感情越来越融洽,我就直接开口向婆婆表达感激。”在她看来,尊重长辈从来都是原则性问题,父母要做好榜样,孩子也要严格要求。若有违反,一定要认真道歉才能获得原谅。
不过大多数时候,黄小琳认为,孩子不懂感恩,错不在孩子,当家长没有底线地为孩子付出,一味包办而忽略界限时,孩子自然就不愿意承担责任,而且觉得理所当然。“父母必须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当然,不是不可以帮孩子,但什么是孩子的责任,什么是家长的责任,都要跟孩子说清楚。”在果果还小的时候,黄小琳就已经开始进行责任教育。她告诉女儿,“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承担家务,包括你在内。即使现在你可能力不能及,但不代表与你无关。”
黄小琳说,小孩不会拐弯抹角,如果希望他们体谅父母的辛苦,或是对他们有情感上的需求,直言相告是最好的做法。“有几次我不小心撞了头,就会跟果果说 我好疼啊,真希望你来帮我摸一摸 ,然后她就会过来安抚我,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她认为,孩子有时候并非不愿体贴家长,而是不懂该怎么做,家长只要善加引导,孩子都会很乐意回馈。
当然,也不排除孩子讲条件的时候。“你以前不帮我,我现在干嘛要帮你啊?”面对孩子的拒绝,父母往往都非常气愤。但黄小琳认为,父母确实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很需要帮助时却不肯施以援手。“如果果果真的累了,困了,很想我帮忙收玩具,我会迁就她。我觉得,有些原则可以适当放宽。而且,我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她,而非要求回报。当孩子感受到这不是等价交换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少讲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