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及如何改善

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及如何改善

导语: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 本的数学能力, 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学生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归结于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为什么学生经常会因为“粗心大意,马虎”导致计算出错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对计算的认识不到位

一是轻视计算题:一些学生认为计算题很简单,不需要动脑思考,因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计算后的检查了。时常发现有学生把横式中的数字抄到竖式上就变了,把2.4×5当作2.5×4。二是畏惧计算题:一些学生认为计算枯燥、麻烦,特别是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在做比较难的计算题时,经常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看到没有算完的题目放在那里。

第二、知识技能不过关

计算题只要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再加以适量的练习就能行成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弄清算理,例如: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除数乘上10或者100……把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没有相应的乘上相同的数;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运算顺序不正确;乘法口诀、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等基本技能不过关,导致计算出错。

第三、计算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经常把5写得像3,把0写得像6;竖式对位不整齐;一些学生没有准备草稿本,遇到口算不能解决的,就在书上、桌子上、甚至手上写竖式;计算前不估算,计算后不验算等等。

根据以上分析,要减少学生计算错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获得一个较高的计算正确率,需要针对学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信心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戒骄戒躁、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课外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改进练习计算的方式,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需要通过连续的、一定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但是一味的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积极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基于计算的数学游戏、计算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口算训练,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只有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口算训练可以利用数学早读、课前准备等时间见缝插针的进行;时常进行听算、口算比赛等。反复练习,以求让学生熟练掌握。

乘法口诀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看似复杂的乘、除法计算,都是由很多个乘法口诀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组成的。因此,对于在计算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努力提高表内乘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熟练程度,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从而促进计算能力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 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判:判断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

2 培养认真检查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否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二查演算过程,可以验算或者从新算一遍来验算过程是否正确。

3 培养估算的习惯。一是计算前进行估算,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计算后进行估算,判断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4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演算。即便是在草稿纸上演算,也要做到书写工整和有序排列以便检查。

五、及时改错,并分析出错原因

错题也是一种资源,不要轻易的放过它。面对错题,认真分析出错原因,找到自己薄弱的地方,及时弥补。

六、对易错、易混淆的题,进行有针对行的对比练习

例如:把“25+18—18+25”和“25+18—(18+25)”;“9×78÷78×9”和“9×78÷(78×9)”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讨论、分析两组题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对这些容易混淆题目的辨识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坚持训练,我班学生计算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期末调研考试中,计算题部分的得分率达到98%。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想要确实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就要做到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表现及对策探析论文

1.前言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构成部分,其影响直接体现在考试成绩及日常作业中。小学教育的一大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计算能力,进而提高其计算准度,但由于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差的表现认识不足或者采取的改善方法不当,目前小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与要求的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2.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表现及成因

2.1表现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计算能力不佳的表现主要包括两种:一、数学考试时计算结果准度低。考试试卷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反映,通过试卷分析,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数学考试中,考查学生计算水平的题目包括口算题、计算题等,这部分题目的特点是简单但是容易出错,拿到满分的学生通常寥寥无几,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出现一些错误,但出错原因并非是“不会做”,更多还是与计算能力有关。二、数学作业中频繁犯错。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贯穿数学学习全程,因而,数学作业实际上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体现,而作业中频繁出错,也就意味着学生计算能力还有待增强。在数学作业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把减法当作加法计算、结果不准等。

2.2成因

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成因十分复杂,涉及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教法因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算法讲解和练习上,对于算法生成则经常是一笔带过。此种教法存在两项弊端,其一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程度有限,很难灵活运用;其二为大量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另外,还有的教师认为多教几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灵活解题,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就一道题给出多种算法。这样的教法忽略了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的事实,使得学生面对题目时不知道该使用何种算法。二、学生因素。小学生身心都处于发育之中,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感知能力,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的情况,比如将12看做21。除了感知错误之外,小学生身上还经常表现出记忆能力不佳、思维方法较为稳定、计算习惯差等问题,限制了计算能力的增强。三、心理因素。计算器、手机已经成了当代人进行计算的基本工具,既便捷又准确。这样的情况给小学生心理产生了误导,使其错误的认为“人工计算已经不那么必要”。受到此种心理的驱使,学生计算和练习中往往并不积极。

3.增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对策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据很大比例,因而,增强计算能力可以说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增强策略,广大教师和相关学者已经做了不少的探索、研究,本文结合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成因,尝试提出了一些笔者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3.1优化教法,使学生计算充满热情

计算可以看作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其中的乐趣需要深入了解方能体会。小学生对于计算兴趣不高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没有感受到计算带来的乐趣。对于这个问题,建议教师从优化教法入手,使学生计算充满热情。具体做法为: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比如,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可用的故事,教师在引出新知识的时候,可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期待度。这样做可以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延伸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理论教学枯燥感的消除。二、借助各种游戏,增强数学题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教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引入恰当的游戏,来保持学生计算练习的热情。三、恰当引用网络资源,使数学题更加生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往往很难想象数学题目描述的情境,这一点对其计算产生了阻碍,增大了出错几率。为了减轻感知能力及想象能力对学生计算能力的限制,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引用网络资源,利用视觉体验,来代替想象。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对于《加减混合》这部分,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生动演示,比如,池塘里原来有5只小鸭子,后来又来了4只,之后有2只上岸了,那么,现在池塘里还有几只小鸭子?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加、减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内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用法。

3.2改善数学教学,注重计算能力的强化

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增强小学生计算能力,也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具体做法上,建议教师把控好教学过程,有意识的强化学生计算能力,可行措施包括以下几项。

一、注重知识生成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算理。算理是算法的基础,所以,算理讲解的重要性实际上并不亚于算法讲解。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算理的实质就是使学生利用规律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人教版小学数学《9加几》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先提问:10加2等于几?10加6呢?10加7呢?待学生准确回答之后,教师可继续发问:为什么同学们可以这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呢?这样就可以引出一个规律,即10加几的结果就是十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即可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练习:7+2+3=?8+7+2=?4+9+6=?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算法最省时。经过比较就会有学生发现,上面的题目中,若先计算7+3、8+2、4+6就会比较省时,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先凑成10,之后再加最后一个数,很快即可得出结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生成有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计算准度。

二、有意识的优化算法。数学题往往有很多种计算方法,而算法优化指的其实就是鼓励多样化,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法,也是满足小学生个性需要的有效方式。在算法优化中,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需要,并发挥好引导与鼓励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算法体验,选择最适合自身需要的方法。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建议教师在上述过程中注意营造情境,为算法优化提供动力。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计算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数手指等方式。但这一方法仅适用于10以内的加减法,若超出这个范围,计算时就会很容易出错。以小学数学中《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为例,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加简便的凑十法,教师可尝试通过以下办法来使学生感受凑十法的优势:一个能够放10瓶水的箱子,内部已经放了6瓶,外面放了7瓶,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上来,使其将箱子放满。这样一来,只需看一下箱子外还剩下几瓶,即可知道一共有十几瓶水。这种凑十法的计算速度显然要快于数手指,结果也更加准确,所以,只要教师多组织几次类似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就会接受此种算法,算法优化的目的也就顺利达成了。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计算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但却经常被忽略的一项任务。计算习惯通过对细节的影响,决定着计算的效率。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位对计算法则烂熟于心且能够灵活运用算法的学生,考试成绩却并不理想,计算结果出错更是常态。此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计算习惯不佳有关系,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急躁,在看到数学题的时候不假思索,直接开始计算,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的看清楚题目要求。所以,即使计算过程正确无误,其得出的答案与题目也是不相符的。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学生书写、审题、检查实行严格要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出错的几率。

4.结语

总体来讲,小学生计算能力差与教师采用的教法、学生自身均有关系,主要体现在考试时计算准度低、作业中频繁出错两个方面。鉴于计算能力对学生成绩、综合素质均有不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强化此项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提出了优化教法、改善教学两大对策,并以教材中具体的内容为例作了阐述,希望所述内容能够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有益参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学生  小学生词条  改善  改善词条  原因  原因词条  能力  能力词条  计算  计算词条  
家长加油站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导语: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