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提问有哪些方法
导语: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小学数学老师提问有哪些方法
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问题
1.通过“模糊点”设计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而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就容易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弄混,针对这个“模糊点”,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2)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
2.抓住“盲点”设计问题
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可以提问:“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时再问:“1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约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3.抓住“发散点”设计问题
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去多途径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数学知识的方法,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种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得到灵活解决。如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如果教师把这一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接受,但只是机械地理解。
而利用发散性思维,效果就大不一样。如( )÷9=5…(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引导学生思考:先填哪个括号?为什么?在不知道被除数的情况下,余数有几种可能?最大填几?为什么?在多种答案中巩固所学知识之后,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小于除数的数都可以作为余数,在巩固中将旧知逐步延展和深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多种方法保证提问的可接受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掌握多种提问方法。
1.以迁移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题情境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称为迁移法,是数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用割补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策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
(1)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3)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在运用迁移法提问时,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渗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迁移类推作好充分的铺路搭桥准备工作,沟通所搭的路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路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策略经验。
2.以分合法将问题分解组合、逐个突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综合解决大问题,这种提问方法称为分合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提问方法。提问设计的组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问题的范围大小、难易繁简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以变化法改变提问方式
提问要灵活,改变提问的角度与方式很多,有直问与曲问、宽问与窄问、明问与暗问、正问与反问等。有人称之为“变式提问法”。例如,直问“长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曲问“量一量长方体的每一条棱,如何分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宽问“长方体有什么特点”,暗问“用小棒作长方体的棱,用橡皮泥作长方形的顶点,搭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怎样选用小棒”,反问“如果有4种长度不同的小棒搭出的立体,能不能叫长方体”。
有这样一道题: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10小时,从乙地到甲地,货车要15小时。现在客货两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原问:“经过几小时可以相遇”。笔者认为可以改为“当相遇时客车行了几小时”。同样的问题,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