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孩子学习的害怕心理
有许多孩子害怕学某一学科是一个十分普遍的情况,害怕分几种情况:
1、 害怕或者不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
2、 这个学科学得不好,理解知识很困难
3、 原来这学科成绩很好,后来出现较大的成绩滑坡
曾经有个孩子,以前很喜欢学数学,但是有一次数学测验成绩不理想,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谈话中老师说了一句“我教数学教了10年,就没有见过你这么笨的!”结果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只要一上数学课就紧张害怕,成绩也越来越差,以至后来只要哪天有数学课,孩子就不想去上学。
这个例子非常典型,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尽管这种后果是教师素养不够造成的,但毕竟现实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家长有的时候不得不去面对它。
当这样的事情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找到任课教师,和老师把孩子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如果老师认识到是自己一句不负责任的话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恐惧,而且为此感到负疚,那么老师一定会配合家长转变孩子的这种惧怕心理,而且很快就可以改变孩子的心理状况。
但是,如果家长去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如果老师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错,或者家长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言辞激烈,引起双方在态度上的相互抵触,这时候通过沟通的方式让老师去改变孩子的心理状况就不太现实了,不仅如此,情况可能会更糟糕,这时候家长必须要和学校交涉和反映情况,通过校领导来干预老师的行为。
如果从老师的方面没有能够很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那么家长一定要这样来做: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特别是有爱心的数学老师),请这位老师来给孩子做家教,并且把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与此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妈妈给你请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数学老师,他看了你的卷子和作业,觉得你很聪明,很有潜力,之所以成绩还不够理想是因为以前你们老师教得不够系统,以后,你跟着(王)老师学一定没问题”。通过这样的辅导方式,家长就能够解开系在孩子心中的死结,而一旦当孩子的成绩真的出现明显的转变后,孩子的信心倍增,甚至有些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会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数学,给自己的老师看一看!
总之,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没有了办法,我曾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家长,谈到孩子的情况, 家长都忍不住哭泣。但是,家长应该记住,千万不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没他的这个情况哭泣,一方面孩子会感到自己无助,另一方面,孩子会在心理上增加了一层对老师的怨恨,这些都是无助于解决问题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肯定,安抚孩子受伤的心,同时家长积极着手通过上面的几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次和家长谈了有关孩子学习中“害怕”心理的第一种情况,今天我们来谈谈第二种情况,
就是:孩子由于成绩不好或者在知识的理解上有困难,造成了孩子害怕学习这个学科的问题。
其实,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至少一门或者一门以上的学科,是他(她)害怕学习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感觉学习起来吃力,尤其是当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学得挺“轻松”,而自己感觉很费劲的时候,孩子更容易产生惧怕的心理,孩子越怕,越想躲得远远的,久而久之,成了恶性循环。
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靠家长的说服,鼓励,效果都是不明显的,因为鼓励只会带给孩子一些短暂的安慰,并没有给孩子真正的办法,当孩子鼓足勇气去面对挑战的时候,一旦失败了,孩子的这种“害怕”心理会进一步加重。
所以,要解决问题,必须借助外力,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辅导。家长首先要问孩子在这一学科当中最害怕哪一部分,怕哪里,就要从哪里开始,不要泛泛地对待,比如孩子[怕数学,家长就随便找个数学辅导班让孩子去上,也不管这个班学生的程度怎么样,也不了解这个班重点教哪些内容,这样的话,孩子上几次课后,如果感觉没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放弃努力,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最好的办法,家长给孩子选择专题辅导班,比如几何辅导班、代数辅导班,甚至是某一个孩子感觉比较困难的章节,比如数学的因式分解、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等,在物理当中有浮力、压强、电学等等,针对孩子最弱的部分集中一段时间去补,让孩子感觉到只要方法对了,其实这部分知识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难,从这里孩子有了成就感,信心就有可能得到恢复,逐渐地,助孩子把更多的章节通过专题补习的方式提高起来,逐渐地孩子就会消除“惧怕” 这一学科的心理。
建议家长按照专题来给孩子补习,主要的目的是孩子在短时间内,把精力集中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上,集中解决孩子最害怕的问题,一旦突破了这一个主要问题,就会给孩子解决整体问题带来机会。
当然,由于社会办学组织的一些辅导班处于商业操作的困难,很少开设专题班的课程,家长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找家教老师,另一个我们天之骄“巧学俱乐部”针对孩子的这些主要问题,专门开始了各种专题培训班,每个专题4 -5次课,课程由浅入深,专题性十分强,效果要比同步培训班要好很多,家长不妨选择尝试。
孩子原来这学科成绩很好,后来出现较大的成绩滑坡,因此造成了“惧怕”心理。
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我曾经遇到一位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家长,她的女儿初一、初二数学成绩一直是全班前三名,老师对孩子评价也很高,还专门推荐孩子参加了一个高水平的奥数班,结果在去年期期中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数学老师对她的成绩感到很吃惊,还找她谈话,询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回家后,孩子在父母面前哭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孩子非常努力,平时测验非常努力,可以期末考试,同样的情况发生了,她的成绩又不理想,整个暑假里,孩子一直不愿去玩,心情非常沉重,家长有一次发现孩子用小刀子在自己的.胳膊上划出很多印子,发现这种情况后,家长一下子变得非常紧张,担心孩子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现在在许多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当中,普遍存在一种来自外界的压力,就是“期望的压力”,由于成绩好,老师经常在班上表扬,也经常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家长当然更是鼓励,而且把孩子未来的目标定得很高,周围的叔叔阿姨也少不了夸奖,孩子就这样被周围的大人给推到了高高位置,孩子都不能够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象大家眼里那样优秀,只是认为自己的每一次考试都应该很优秀,否则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形成了这样心态的孩子很容易出现上面那个孩子的问题,一旦一次成绩不够理想,就会很紧张,而紧张又会带来第二次失误,失误次数多了,孩子的信心就会动摇,就会产生惧怕心理,害怕再次出现失利。
从上面的分析,家长们能够看到,尽管鼓励表扬孩子是应该的,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孩子会感觉自己的成绩只能上,不能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家长都把孩子网浪尖上推,又真能有几个孩子能够呆在浪尖上不掉下来呢?
留给孩子一点空间,让孩子知道能够在班里名列前矛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没有必要去争取第一名,有一个良好心态最重要,家长们都知道每年的高考状元都不是平时的第一名, 一定不要让孩子去背这个包袱,那只能抑制孩子的积极思维,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