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只有强烈的声音和悬空两种刺激可以让新生儿产生本能的恐惧的反应。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欢迎阅读。
不要因为孩子害怕而对他惩罚或嘲笑。孩子对某种事物害怕、恐惧是极自然的事,家长不能嘲笑或骂孩子是“胆小鬼”、“窝囊废”,这样孩子不仅不会因此而变得大胆,长此以往反倒会让孩子确信自己真是个“胆小鬼”。
幼小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感通常是受父母影响的。孩子普遍依恋父母,在他们的眼里,父母是安全的港湾。当发现父母对某些事物出现恐惧的神情,他们就会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由此产生恐惧。在日常生活中,母亲若害怕蟑螂、狗或老鼠。其恐惧心理及行为就会在有意无意中传染给孩子。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感,必须先克服自身不该有的恐惧心理。在孩子面前,对待令人不安的事物要表现出勇敢、沉着和坦然自如,这样才会给孩子增添克服恐惧的勇气与信心。
做游戏驱恐惧
用做游戏的方法驱赶孩子的恐惧心理相当有效。家长应针对孩子的恐惧对象去设计游戏,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恐惧的对象。例如,孩子对黑暗恐惧时,可以与他一块玩“救玩具娃娃”的游戏:将孩子喜欢的玩具娃娃放在一个房间里,与孩子一起冲进房里救娃娃。玩到高兴时,家长提议关掉灯玩,与孩子一块冲进房去,并且让孩子冲在前面,家长在孩子身后。几次之后让孩子自己单独冲进房去,家长用语言在房外鼓励他。孩子投身在游戏的欢乐里,可能就会忘记对黑暗的恐惧。假如孩子在游戏中意识到房间关了灯而感到害怕,可打开灯继续玩,待下次做游戏再找机会锻炼孩子的勇气与胆量。用游戏的方法逐渐增强孩子的勇敢精神,直至最后战胜恐惧。
孩子的“恐惧”有时侯可能是逃避现实或获取他人关注的方式。如有的孩子想同家长一起睡,让他单独一个人睡时,便说怕鬼、怕黑、怕老虎等,从而获取父母的`重新关注;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幼儿园后,会失去在家庭中“小皇帝”的地位与享受,就有意无意地说怕幼儿园的小朋友或某个老师。对于这类情况,父母要心“狠”一点,不能听之任之,同时要鼓励孩子别害怕。
逐渐使孩子对惧怕的事物“习以为常”
假如孩子睡觉怕黑,父母可看着他入睡后再离去,或亮盏小灯,孩子会比较容易睡着,以后便逐渐不怕黑了。若孩子怕狗,可花几天时间,让他多靠近较小的狗,然后教他怎样接近狗,与狗“说话”,如何同狗玩。
通常孩子的恐惧是因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所致。若孩子生病了害怕吃药及打针,父母应向孩子说明吃药打针是为治病的道理,并培养孩子战胜恐惧的自豪感。比如孩子害怕闪电打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闪电打雷是怎么回事。父母可向孩子讲解产生闪电打雷的科学道理,也可以跟孩子一同计算由看到闪电至听到打雷声响的时间差,这样不仅能减轻孩子对打雷的恐惧,还可培养孩子对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平时不该让孩子看恐怖的电影电视节目,不应讲鬼神的故事给孩子听,更不能用子虚乌有的事物吓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