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段关于父亲对女儿的教育方式的文字,流传很广,有不少父母很推崇,如何有效的教育孩子。有朋友让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并总结一下。下面是北京新东方学校节选最主要的内容,先给大家再复习一下:
从教育的特点上看,教育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所以当今天为止,很难有一个通用的、固定的模式来教育孩子。老师或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在教育方法上做适当的调整。就算某个教育理念得到许多孩子的验证,到你孩子这就未必适合和有效果,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所以说,在教育孩子上,拿来主义是要不得的。
这有点像治病,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下不同的药量,否则不是耽误治疗时机,就是下药过猛产生负作用。如果我猜测的没错的话,这四句话实际上,应该是这位父亲从每日与孩子沟通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绝对不是从一开始,上来就问孩子这四句话的,需要不断旁敲侧击和引导的。
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就算是一个好的教育策略,在不同情况下也是需要变化的"。假若一个父亲,天天问孩子同一个问题,要是能问出答案,那一定是水分很大的答案。所以,做父母的要学会变通,比如你天天想问“有什么好事发生”,昨天可以这样说,今天就要变成“看你这么开心,那是……?”,每天也许就成为“今天很无聊吧?”,教育文摘《如何有效的教育孩子》。
不知道大家和孩子真正聊过天没有,如果你想利用短短的十分钟,来了解孩子的一天情况,如果不是在糊弄孩子,基本上是100%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短短的2分半时间内,回答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别说让一个逻辑思维还不完善的孩子,就是夫妻之间来试一下,看是否可以做到?
想问孩子的情况,是需要契机的。如果家长每天追着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感觉父母非常地在意,由此感到压力。所以,了解孩子情况,往往会从一些身体语言进行观察,根据孩子的情绪和表现进行引导。而另外一方面,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是特别愿意说话,家长直接主动去问未必是好方法。对这类的孩子,往往需要从孩子的表达能力出发,鼓励能说出一件事就可以,然后逐步增加。
而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孩子是否主动和家长说自己的情况,如趣事、自己朋友情况等等。如果孩子安全感充足,就会无条件信任父母,能够把自己的开心事、伤心事、困惑事与父母分享。而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自己的事情,不是不信任,就是父母对其说的不感兴趣或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同和共情。
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说白了是很简单,可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活”的变化。大家不能看到一个符合自己“想法”的教育理念,就认为是对的,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进行照抄。如果教育只是一套模式的话,那还要老师做什么,计算机远比任何人都严谨。所以,每个家长一定要找到符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方式,才能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