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门学问,但其实最主要的是家长需要有耐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不要采用打骂的方式。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极严,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不会心平气和地去了解讲道理,而是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总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上容易变得更偏激。
2、父母要作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很深的。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品行本身存在问题,孩子只会有样学样,那怎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所以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的。
3、大人意见要统一。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沟通好,意见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这样孩子会觉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而且大人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会没有了。时间一长,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4、让孩子的兴趣自由发展。
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要求孩子照着办,但即忽略孩子的真正兴趣。所以家长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自己作主,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历来都很重视,但中国却不是一个教育成功的国家。中国的孩子缺了些个性,多了些任性。家庭和学校是两大教育课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封建教育制度把教育不成功的责任归咎于老师和家长。中国教育主张以严字当头,棍棒教育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现在当然是行不通了,一是现在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宠着他们,是家庭的小皇帝。国家还有诸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他们护着,老师不要说是体罚,即使罚站,罚写作业也不行。前一阵子常州花园小学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就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时下的老师都觉得孩子难管,不过难管总还是要管。教育专家倒是支了一些招,现把它整理归纳如下,供年轻的爸爸妈妈参考。
一、教育是应该持之以恒的事,特别是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教育。美国著名的小学教师罗恩?克拉克说:孩子成长中有许多细节,这些细节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始终应该记取的责任,你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后面的教育就难了。
二、教育不是宣泄而是克制,不要在生气时教育孩子。我们应该把教育的两个成语:“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辞婉”。管教从严,讲的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词斥责,有智慧的父母,应该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不能把和孩子的交谈,都变成严肃的教育。有统计表明,35%左右的孩子遇到挫折都是找同学和朋友倾诉,找父母和老师倾诉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渐从他们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变成了说教、批评与斥责。孩子过了13岁,他可能连批评的机会也不给你了。
四、要尽量避免说教教育,我们习惯于教育孩子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习惯于“做大事”,取得“大成就”。我们的文化中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小事而觉得有意义的认识。做一件事情,若违背老师的心意,很可能就会遭到挖苦与讽刺。老师和父母应该从克制批评的"欲望开始,从改变“正话反说”的习惯开始,从改变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励、不期待”的习惯开始。这并不表示对孩子的不足、缺点、短处视而不见,而是在孩子有勇气去尝试、去改变时,助他们一臂之力。
五、孩子之间有巨大的差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所以简单的攀比解决不了问题,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分很重要,所谓扬长避短,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既不自卑,也可以让他看到别人的长处而不骄傲。
六、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数罪并罚”首先说明你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得太少,没有尽到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其次,也说明你比较“记仇”,喜欢翻旧账。有时不是你的话没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为人父母,为人师长,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逼着我们要改变。
如上所述,只是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有一个方法,但教育不能复制,一种方法适用于一个人,并不意味它能适用于另一个人,更不可能适应所有人。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就不至于后悔,而孩子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教育即教化培育,是指成人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好的影响,这样的影响是有目的、有步骤的,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获得发展。很多教育学家对孩子进行深入了解,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见解。
白板说提出者认为,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块没有沾染任何印记的白板。我们成人想怎么教育,愿意在上面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孩子这块干净的白板就会有相关的痕迹。更有甚者,有个提法“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孩,我想把他们培育成我想培育的任何一种样子。我可以把他变成医生、律师这样优秀出色的人才,当然,如果我愿意,我也可以把他们变成小偷或者强盗。”这说法太绝对了,难道孩子就不会有自己的想法?难道他们就跟机器一样接受我们的编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教育者对了受教育者的作用。
我们对于孩子有怎样的期待,继而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进行培养,孩子更有可能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能说会道,善于人际交往的“小大人”。首先这孩子得是会说话,能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的人,我们家长得提高他的语言操作能力,平时跟他多说说话,听听故事,表演角色等;接着,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能初步了解他们的状态,这对于处于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平时在看动画片或者听故事之后多让孩子换位思考,带孩子出去跟其他孩子玩玩,碰到孩子起争执的时候巧用这一机遇来让孩子思考为什么会是这种状态。
当然家长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给孩子多反馈,智慧地使用言语,剩下的就靠孩子自身的努力和我们需要等待的时间。如果你总觉得设定的目标总是达不到,需要考虑孩子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与你的期待之间的差距,如果实在是太大,把大目标化成小些的目标。“揠苗助长”不现象时常有,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自己家的孩子怎么就进步地那么慢,是家长你要戒骄戒躁,“等一等,陪着你的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