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正确引导,认清儿童绘画的目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才能使儿童的绘画能力和美术素养真正有所提高。要知道,科学并不排斥形象,对事物善于作空间图像的把握,对于一个科学家也是非常可贵的特派。家长应该把握好教育孩子学习绘画的时间。那么,怎么教育孩子绘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儿童刚刚接触绘画的时候,我们采取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引导孩子作画,如三角形的小鱼,长方形的公交车,半圆形的雪糕,等等一切简单易学的简笔画,我们都可以再孩子初学的时候让小朋友来画,例如要画如图的雪糕,我们可以收线让孩子在画面上定出雪糕底部横线的两端的点,定出两点之后,我们可以对孩子定出的位置进行校正,因为这条线的位置,长短,直接决定了整幅画的构图,接下来用直线连接两条线,让孩子找到这条线的中间点,垂直向上,定出雪糕的顶点,然后由这条顶点分别向两端连接,这张图的主题就完成了。在孩子初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不厌其烦的交给他方法,儿童初学者对于画方和圆是难点,我们尤其要经常的训练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儿童绘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孩子对于初级的简笔卡通有了一定的绘画能力之后,就要对其进行难度深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画了。就像如图这张母鸡孵蛋的儿童画,画面构图更加的复杂些,但是在教学中切记化繁为简母鸡是由一个大的椭圆和半圆形的鸡头构成的,教学第一步:确定上下左右四个点,定出身体的四个外点,这时需要教师进行位置的校正,确定无误后,让孩子围绕四个点画出一个椭圆,主体位置出来之后就是小的地方了,这个就可以边示范边让孩子跟着画。
教学进程的安排
1总前所述,绘画从简笔画过渡到稍微复杂的绘画,体现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造型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进行到第二部之后,孩子就大致可以应对不规则形状的造型的绘画了,我们的教学安排也要进行逐步的变化,这一步就要安排画面场景更加复杂,颜色变化更加丰富的绘画了,也是让孩子逐步的认识颜色,熟悉颜色的搭配。
2接下来,是过渡到水粉画,之前的练习都可以在这里排上用场,要达到画水粉画的程度,造型能力必须过关,也就是说起形阶段必须可以脱离老师,自己起形。接下来着重的是色彩的教学,首先从用笔方法,姿势,以及流程进行授课,然后要对其灌输进行配色知识,在绘画中熟悉调色。
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心理准备。家长首先要清楚,学好美术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从入门到熟练掌握作画要领,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没有一定的时间是学不好的,绝不能“急于求成”。有的家长在孩子刚学画时,因为没看到孩子画出象样的美术作品,就断定孩子没能力、没前途,而责怪孩子甚至放弃学习,这种认识是不理智、不科学的,也许一个未来的艺术家就这样被扼杀了。所以,家长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正确对待孩子的美术学习,要准备打“持久战”。
二、物质准备。要加入到学习美术的队伍中来,需“全副武装”。画纸、画笔、颜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讲究,不能马虎对待。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不仅会影响作画的效果,使正常的水平得不到发挥,而且容易造成对孩子不正确的评价,影响学习的正常进行。如学习水墨画时生宣纸的选用,目前市场上的宣纸存在优劣之分,好的宣纸吸水性能好,水和墨的渗化效果丰富,作画时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便于学习与掌握。因此,家长在购买作画工具和材料时,应事先咨询、了解,不要盲目挑选,以避免出现材料和资金浪费的情况。
另外,作为指导孩子学画的美术辅导用书,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看一看、学一学,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别人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但购买这类书时,最好听听有关教师的意见,根据孩子的年龄、学习现状,按需购买。
三、教师的选择。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初学美术,教师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好的教师可使孩子的学习得到科学、合理的指导,避免走弯路,走斜路,利于孩子的发展。目前,社会上可以学美术的渠道很多,如各种各样的长期班、短训班、还有家教等,这当中有专业教师,也有业余美术爱好者,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的学美术,仅凭一些小报广告或道听途说,就迫不及待的上门求教,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而有的家长却是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指导老师而踌躇不前、左顾右盼,使孩子错失了学习美术的良好时机。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教师呢?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其次,要看是否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不仅会画还会教,这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条件。再次,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容忽视。有的教师缺乏责任感,以挣钱为目的,对孩子的学习辅导不全面或是不正确,误人子弟现象也不少见。因此,家长千万不要“饥不择食”,盲目拜师,而应请专业人士帮助推荐介绍或多方面了解后再作决定,一定要认识到教师选择的重要性。
四、家长的作用。孩子能否学好美术,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父母的关注对孩子的能力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合理的引导与培养孩子呢?第一、要合理安排作画时间,使作画时间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规律。第二、要适时适度的激励与表扬孩子。第三、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第四、引导孩子多看多想。第五、正确对待美术考级与书画比赛。有的家长“急功近利”、“望子成龙”,以为考级、获奖就片面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水平,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能力强逼孩子做到,这样很难有较大收益,甚至会适得其反,把孩子逼出问题来;还有的家长盲目的和别的孩子攀比,不是依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现状,而是一相情愿,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办事,让孩子参加所谓的各种书画大赛,用证书、得奖来满足、平衡自己的虚荣心理。这些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它只能给孩子增加新的负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正常的学习。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孩子的美术学习进行合理安排、科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应有毅力、信心与热情,只要做个有心人,相信您的孩子的艺术潜能定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
1) 孩子的画是用来“听”而不是用来“看”的。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专心致志地涂涂画画时干涉或打算甚至询问,不妨等孩子画完之后或孩子画烦了停下来再问孩子,“这是什么呀”,听听孩子怎么说,对于大一些的孩子(4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再问问:“他们在做什么呀”,通过倾听孩子对所画内容的描述,来探究孩子的感受。
2) 孩子的画不是教出来的,是孩子的创造和表达,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兴致勃勃地举着自己的画让妈妈分享,得到的却是妈妈的打击,“这都是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一次两次之后,孩子不仅对绘画失去兴趣,还可能因此变得不自信。
一位妈妈这样说:“都说孩子是天生会画画,可是我家孩子,每次让他画画,他总是说,‘我不会。’拿着笔迟迟不敢下手。再催他,他就一副要哭的样子。”通过沟通发现,这位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指导孩子画画了,比如,自己先给孩子画一个苹果,然后让孩子照着画出来,甚至还手把手地教孩子画。等孩子大一些,妈妈会给孩子出命题,如“今天咱们画根香蕉吧。”导致孩子拿着笔就发憷。说来很可惜,孩子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画过画,自然地,他对画画也就没有兴趣,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画。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两岁的孩子拿上笔就能画,确切地说很果断、行云流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被限制住,那时的父母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是,没有过多期望,而是给他一支笔,让他随意画。而不管孩子画得如何,我们大都保持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对孩子说:“画得真棒/真有意思/真美呀……”相反,孩子越大,父母的要求越多,“猫怎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呀,头应该是这样画的,脚应该怎么怎么画……”可以想见,孩子对绘画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3)5岁之前不要教孩子画画,9岁之后再系统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
所谓画画,其实是作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运用手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可以从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语言和情感的表达、社会能力等几方面锻炼孩子。而越是早地干预孩子画画,即越是早地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
而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绘画的形象表达方式,研究者发现:5岁之前最好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绘画。5岁以后,可以寻找比较好的儿童绘画班,尤其是那种限定少、更多自由的创意班,带孩子多去体验各种色彩、工具,接触不同作品等。
如果可能最好等9岁之后,再系统地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这是由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决定的,过早地教孩子画画反而会妨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9岁之前的孩子,画的是“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所以,不管他画得怎么样,父母要做的不是评价一番或提出建议,而是多倾听、多赞扬,这样孩子才会对绘画产生兴趣并逐渐乐于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9岁之后的孩子,才会真正追求“画得像”,即追求写实,这个时候若孩子仍对绘画充满兴趣,可对孩子做进一步的系统绘画技能训练。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如果父母仍然不知道如何判断,该如何引导、支持孩子的画画兴趣,那么可以了解下,对照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处于哪一个绘画阶段:还记得孩子第一次握笔时的情景吗?这之前,笔对他来说就是个玩具,只是偶尔地爱纸上留下了印迹,这个变化对孩子来说十分神奇,也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根本停不下来,墙上、纸上、地上……无一幸免,全都被孩子的`画图占满。
仔细对比孩子的涂鸦过程,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画画更多的是手的运动。从一岁左右以肩为轴带动肩和手臂的运动,到一岁半左右以手肘为轴心做的左右往返运动(画出来的图形是半圆的弧线),到两岁左右的以手腕为轴心的运动(这时孩子能画出连续的圆圈了)。这个阶段,父母只需给孩子提供环境,让他自由发挥即好。
到两岁半左右,孩子的绘画能力有一大进步,即,孩子的手指功能进一步分化和有力量,孩子能用指尖来抓握笔,而且随着孩子眼睛追随手的运动能力的增强,孩子有意控制线条的能力增强了,也就是说孩子能画有始有终的线段了,这不啻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如果说之前孩子的画是单纯的圆圈和线条的话,那么这之后他的画开始向形象、自然过渡了。
孩子的画也开始有了内容,并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时,如果耐心倾听,孩子会告诉你他画了什么,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问,孩子表述的内容会大相径庭。有的父母会很吃惊,甚至认为孩子在撒谎,殊不知,孩子接触的事物越多、想象力越丰富,越能更好地对画面进行解释和演绎,而且越是多地表达自己,孩子的用词会越加精准。可见,孩子的画不仅要“看”,还要认真去“听”,而绘画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不断创造的过程。
象征期和符号表现期(3-5岁)
所谓象征期儿童画,就是用符号来表现事物的儿童绘画作品,用一些象征性符号(如,圆形、三角、方形)等表现对象。如果说三岁之前,孩子画画,是先“豪迈”而随意地画出来,然后再赋予画面意义,那么,三岁之后,孩子画画之前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事先有一定的想法了。可能在大人看来,同样是画圆,没有什么区别,但对孩子却不同,它不再能单纯地是一项“手先行”的运动了,而变成了有象征意义的、“用来表达的”画。孩子所画的内容是动态、有故事情节的,这就更要求父母耐心倾听了哦。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述出来的内容比画面更丰富,父母会比较着急,比如看到孩子画的人物只有头时,会忍不住指责孩子,“为什么没有手和脚啊?”并积极地指导孩子加上,千万不要这么做。其实,孩子绘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拿人物画来说,三岁左右的宝宝所画人物是典型的头部人像,只有一个头;三岁半左右,人物画像变成为头足像,即直接在头部加上脚;四岁到五岁,宝宝的人物像有了身躯和手;五岁到六岁阶段的宝宝,他们所画的人物开始穿上了衣服,并对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修饰。当然,孩子也越来越重视细节,人物的表情动作也越来越丰富。
一些父母反映,“渐渐能看懂这个阶段的孩子所画内容了,通过倾听孩子讲图画却发现,孩子翻来覆去总是那几件事,不是吃饭,就是打架。怎么回事呀?”这是因为,孩子所画内容是生活情景的缩写,只有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如多跟同伴交往、多观察大自然、多跟他人接触、多看绘本、多听故事等,孩子绘画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孩子表述出来的图画情节将变得丰富起来。
图式期(5-9岁)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的父母反映自己能关在屋子里画上两三个小时不厌烦,而且他们的画相比四岁之前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随着经验的增多,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绘画图式,即以一定的平面结构、一定的造型、一定的色彩来反映多维空间,来表达他认识或想象的世界、他眼中的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他们的画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这个孩子的画也叫做“主观感觉表现期”。
这个阶段孩子绘画的一大变化就是出现了基线——所有的事物都被有序定放在了一条线上,这与孩子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有关,但又由于孩子对时间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因此一幅画中可能会同时呈现过去、现在、将来发生的事。这个阶段也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的时期,再加上孩子心理发展的自我中心性和泛灵倾向,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画往往是现实与想象交织,过去与现在交融,夸张、充满想象……难怪连绘画大师毕加索都说孩子的画难以习得和模仿呢。细心的父母可将孩子的画作收藏起来,因为每一幅都是难得的“想象力大师”之作。
孩子的画作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因此,父母可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唯有此,孩子的绘画作品才会不枯燥乏味,才能丰富多彩。有的妈妈问:“现在让孩子照着东西画可以吗?”最好不要如此,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画的是仍是心里想的,而不是现实中的。还有的妈妈反映自家孩子特别喜欢画动画片里的铠甲勇士,每天可以画四五张,是否合适?这跟孩子心理特点有关,他们画的都是印象深刻的东西,可以想见,一方面孩子对铠甲勇士十分感兴趣,另一方面,父母需要反思是否给孩子看的电视太多了,不妨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活动,将他对电视的兴趣转移到更有益的事物上去。
视觉写实期(9-15岁)
很多父母问:“怎么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绘画天赋?”9岁之前不宜作为衡量的标准,而应该在9-15岁这个年龄段来判断,若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十分喜欢绘画,那么父母可以断定孩子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绘画有一大转折——孩子追求“画得真实”。如果说之前的儿童画大都是随“心”所做的话,孩子画的是自己的内心,并不太关心画得好坏;现在的他们,则会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自己的画,他们开始关注眼睛所看到的真实世界,并试图想要将它们画在纸上。
视觉写实期的孩子表现作品的方式也更多样化,如会通过色彩、明暗、线条等多种方面来展现内容,自然地,孩子对技艺的追求变得迫在眉睫了。可引导孩子接触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如参观美术展和欣赏大师作品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父母可考虑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如进行专门的色彩、素描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