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的教育观要超前
养育孩子,教育观要超前
近一段时间,随着我班QQ群人数的增多,看得出家长对孩子赋予了很高的期望。有几天家长们谈论孩子的习惯,有时家长关注幼儿的在园情况,有时关注孩子的交往情况,有时交流家庭教育问题,家长们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群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们受益的同时,我也感动着,为有这样一些关心孩子成长,苦读家庭教育书目的家长感到自豪。
细观察,女孩子的家长关注的多些,讨论的热烈些。而且父亲的出场,为QQ群增添了不少活跃的元素。这些元素跳跃着思想的火花,体现着父爱、母爱,这是一些乐学的家长。他们是那么的执著。这里引用家长的几句话:四十个孩子,四十个天才。不需要怀疑。“叔叔,叔叔,早上好!再见!”声音是那么的清脆、斩钉截铁,那么的不容质疑。这是一份自信,这是一份勇敢和坚强。这让我想起了亨利.`福特的一句话:“你觉得自己行,或者觉得自己不行,结果往往都是正确的。”当你认为自己行的时候,你会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往往你能成功,从而得到你想要得结果,你是正确的。当你认为自己不行的时候,你会回避,你会没有勇气和胆量,你会失败,从而得到你认为自己不行的结果,你同样是正确的。想想我们自己,曾经,我们也是天才,曾经,我们也有太多太多的机会。当机会出现时,我们是不是选择了放弃。比如说,当有一个“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的活动需要大家自由报名参加时,家长都会有很大的思想斗争。我行不行啊,我以前没有参加过,要是表演的不好大家是不是会笑话我。每一个成人都会有,但是,当你战胜自己,勇敢的表现自己,你会发现,“哇塞,原来这么简单啊!”你会为自己自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你把一种信息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看,这没有什么,就是这么简单。相信自己,没错的!”如果你选择了放弃,同样,你也给孩子传递了一种信息,“啊,这太难了,我不行。”孩子不知道难不难,但是,当他接收到这样一种信息后,他会怎么样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明白这一点,我想,应该始终认为自己行。
同样,我们的家长能够积极的参加到班级的活动中,都很了不起。我觉得我们班的老师、孩子、家长,都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加到这个大集体中来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我们集体的参与,我们的孩子会得到更宽松的环境,更多的人际交往,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果你有一个苹果,当你与别人交换时,你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当你有一种思想,与别人交换,你会拥有两种思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当我们把这些优点聚集到一起时,它们的力量将是非常强大的。
养育,养:抚养、培养、教养、学养有素;育:教育、育才、育英。每个孩子多是天才,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名家”,数学家、音乐家、科学家、画家……。这帮了不起的家长,积极行动,不肯不做隐士,唯恐自己的教育观念落后。而是积极地加入到养育孩子的活动中来,这使我很感动。作为老师兼妈妈,从教近20载,一个班的家长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超前,群策群力的解决问题,少见。所以自己非常珍惜带这个班的时间,这是我从教生涯的一份珍宝,很少能得到。现在珍宝就在自己手里,我倍加珍爱,努力工作,积极写出宝贝的精彩瞬间、教育观念,大家相互学习。在这个可爱的集体,用“你一定行,你是最棒的!”这种思想,作为教育孩子的指导目标,时刻为孩子们制造良好的环境 让他们通往成功,给他们自信。有了众人的思维——迸射出的火花,定能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积极的行动起来吧。我们有这么积极的家长,一群可爱的孩子。相信自己,我们的孩子是天才,更有一群天才的父母!我们的孩子肯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教师该如何运用“等待”的策略
●当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始终不能活动成功时,教师该怎么办?
●教师该如何运用“等待”的策略。
实录:
孩子们陆续带来了绳子练习跳绳。为了便于孩子们取放绳子,教他们学习整理绳子。陆续地,孩子们将绕紧的绳子放入箩筐。
只见子洋将绳子的把手并拢,持在左手,右手则拿着绳子开始绕,可绕了几次,却一圈也没绕上,原因是右手持绳太长,以至于看似绕了一圈,却绕不起来。可她却没发现,也不观察同伴的绕法,还是独自地在努力地绕。萍萍见了“我来帮你绕吧!”可我说:“让她自己再试试!”眼见同伴们都绕好了,子洋也着急起来,不住地用眼瞟老师,我还是忍住。她又尝试绕了几次,可还是不成功。在旁的萍萍却急了起来,拿起自己的绳子,把它解开来,“你看我怎么绕!”很快地示范完毕,子洋又绕了起来,还是不成功。萍萍见她不成功,干脆用自己的手抓着她的手两人一起绕,可却绕不紧,绕着绕着,只听萍萍叫了起来:“哎呀!你把手放在这里吗!”边说边将她的手移到了把柄处,绳子终于绕起来了。
思考:
在绕绳子过程中,该幼儿不断地反复绕绳子。仔细分析她所遇到的困难,会发现她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技能的缺乏,这又与她的观察力有关。在老师和同伴操作中,她只观察到了绳子一圈一圈地绕上把柄,以至于在同伴为她示范后,她也没有知晓绳子为何没有绕上去的真正原因即她也没注意到同伴绕绳子的技能。经过多次尝试仍失败,可她信心并不动摇。
适时适度的“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操作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疑惑。作为教师,不要急于去帮助,有时候采取适度的“等待”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学会留出时间、留出空间,积极地寻找一个成熟的时机,一个更好的教育点。该幼儿最终从同伴那里习得了绕绳经验,获得了成功,虽然是同伴发现了她的问题所在,可她终究获得了最后的成功,这远远比成人给予的经验更深刻、更有价值。
适时地等一等,将会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育策略
一、让幼儿学习比较、观察和探究事物的异同
1. 提供同样材质的器皿,盛上多少不同的水,敲一敲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2. 同样的植物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观察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如用不同的方法栽培大蒜和太阳花。
3. 观察各种动物吃食物的异同,如那些动物是吃草的,那些是食肉的?
二、在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幼儿提问
1.听了故事后。你可以对孩子说:你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问大家的?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教学活动后,可问孩子: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3.观察某件物品后,可问:看了这些东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4.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后,可问: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把身边得科学变成游戏,同幼儿一起玩,一起发下现问题
1.玩镜子反光的游戏,学会发现光斑的来源。去思考镜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玩出光斑游戏。
2.游戏中观察肥皂泡的大小有什么变化?颜色有什么不同?(阳光下)
3.找影子,画影子、上午和下午的影子为什么不在同一个方向?
4.钓鱼游戏中,磁铁为什么能钓起小鱼?
四、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提出问题
教师设置问题,提供材料,帮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
五、当幼儿提出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教师应该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如:孩子想让自己做的小船在大浪中游得更稳,决定吧船身加宽,需要更多泡沫竹签等,教师应该支持并提供材料,满足孩子的愿望。
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箱”,来收集幼儿的问题,鼓励、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答案。
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方法很多,孩子们可以讨论,可以动手实验,可以查阅书籍等。
20xx、10
对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说到有效教学,首先要说一下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就是对教育整体的敏感和理解,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它考虑的是前提性的问题,如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价值吗?教学目标合理吗?过程合理吗?是否与教学的本质相冲突?即追问活动的价值性、目标的合理性、过程的合理性。(华师大李季湄教授)所以,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教学意识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技术问题,而课程意识则更多地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关注课程的价值,关注我们的教学究竟是为什么,追问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也一定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这意义上说,也体现了我们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的一种存在价值。
那么,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正确把握整体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需要我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符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的,能引发幼儿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对幼儿长远发展有益的,有多重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思考其蕴涵有哪些教学的价值。例如:在一次园本教研活动(绕口令“山上一只虎”)中,我们引导教师思考,这一教材究竟有哪些教育价值?老师们都说:(1)这首绕口令讲的是各种小动物,能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2)能丰富幼儿有关动物及其生活环境方面的经验。(3)每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U,很押韵,能练习“虎、鹿、猪、兔、鼠”几个字的发音。(4)绕口令中蕴含了方位词的学习。(5)这首绕口令的前几句话很工整对称,能给幼儿一种韵律和节奏上的美感,同时有利于幼儿迁移经验进行讲述。(6)绕口令念起来节奏比较快,能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等等。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后再分析和思考:哪些价值是可以在本次活动中挖掘利用的,哪些是可以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渗透的,以此确定活动的教学侧重点。
目前选择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活动内容太简单,对幼儿缺乏挑战,活动看似很热闹幼儿能参与积极,但并无发展价值。2、追求新颖独特但没有教学价值。3、单纯考虑幼儿感兴趣但没有教学价值。
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因为如果目标本身不合理,与儿童的发展是冲突的,那么这个活动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这里有三层意思:
1.目标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切忌定位过高或过低。
2.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可测的、可评价的,切忌太空太大。例如:某一语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绪特点。(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对作品的理解。某一音乐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根据歌词内容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这些目标都存在过空过大、不够具体明确的问题,对老师来说缺乏操作性。
3.要有整合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
三、选择有效的方法手段,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好课的标准是真实、自然、简单,如果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一节好课也应该是真实的(能看见幼儿最真实的一面,看见幼儿真实的发展)、扎实的(每个环节都很扎实,没有花架子,幼儿从中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朴实的(自然不做作)。
1.教学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创设、游戏表演、讨论交流、观察、操作、示范讲解等,要选择最容易达成目标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方法。
2.教具、材料要能帮助幼儿主动高效地学习,不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干扰;操作起来方便。是选择课件,还是图片、实物都要依据活动的需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教具、材料何时呈现?如何呈现的问题,幼儿座位安排的问题等,都是活动前老师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四、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例如:活动的结尾环节,老师往往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等会儿老师带你们干什么干什么,等会儿你们去干什么等,其实活动结束并没有或不可能兑现。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并非少见,老师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幼儿仍然保持兴趣使活动持续延伸,或许就是无意识的随口出。而实际上,这样的结束毫无意义,还可能会令孩子产生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成功的教学结束语,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个活动结束并非一定要用什么花哨的语言,但是,一定要注意自然熨贴,水到渠成;简明扼要,干净利落。
五、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1.有效的提问。同样一层意思,问法不一样,幼儿的反应也不一样。
2.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心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要清,对教学内容钻研要透,这样可以避免引导的随意性。不少教师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很少考虑教材深层蕴含的内涵,所以,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就很难到位。其次,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后,既要尊重幼儿的表现,又不能把幼儿的表现都视为金子,要有选择地加以引导和提升。
3.引导幼儿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发挥同伴资源的作用。
六、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反思不是简单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应该是更深层次的,要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我们的反思往往是从寻找自身问题出发的,似乎带有一点自我批评的感觉。但这种情况给反思者自身带来不成功感,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因此,我们提倡在反思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分析教学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这样的评价会更有激励性。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做有思想的教师。泰戈尔说“最远的距离是到达你自己”,就是说改变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每天能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提升一点,多改变一点,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有品位的教师。
从五大领域看幼儿的发展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对班内21名幼儿进行了全面发展评估,主要是通过一日活动的观察,与幼儿个别谈话,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通过评估发现幼儿各方面发展基本均衡,能够较好地达标,现将评估情况进行小结。
一、在健康领域方面:
部分幼儿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园一天,能保持衣服的净洁,乐意洗手、洗脸。进餐习惯好,会使用餐具,不挑食,并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会自己脱裤、穿鞋,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试着脱外套。有的幼儿基本的自理能力、动作发展较好。乐意参与体育游戏等活动,大肌肉、精细动作都大有进步。但也有个别幼儿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卫生习惯较差,一时难以改过来。表现为:有鼻涕不擦,用手抓饭菜等等。也有几个幼儿吃饭需要成人喂才吃,睡觉、起床不喜欢自己动手,等待老师帮忙的现象。
二、在社会领域方面:
班级里21名幼儿中有5名是已上过托班的重读生,其他幼儿都是新生,通过一学期的幼儿园学习生活,都已适应,而且幼儿们都非常喜欢上幼儿园,与同伴之间乐于交往。在教师的提醒下,会用礼貌用语,会和隔壁班的老师、阿姨打招呼,能学说:“谢谢,对不起!”遇到困难请求帮助会说“老师帮帮忙!”。在集体活动中能遵守简单的规则。但总有个别幼儿在玩积木过程中要争抢积木的现象,常常为此发生纠纷。
三、在语言领域方面:
在语言方面大有进步。幼儿有了良好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并乐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能够大胆地朗读儿歌,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兴趣也正逐步增强,而且有些幼儿能够边看书边讲述书中内容。
四、在科学领域方面:
我们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游戏化、从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参加到活动中入手,再让他们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
幼儿发展比较均衡,观察力正逐步提高,好奇好问。喜欢小动物,会经常性地去自然角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与同伴交流。
五、在艺术领域方面:
在美术方面,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美术活动,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保持了很高的兴趣。通过各种玩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如让幼儿尝试手指点画形式,开拓幼儿的视野,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幼儿在美术方面的能力得到的很大的进步,像胡凯奇小朋友的画已经可以达到小班幼儿的水平。
幼儿很活泼、大胆,表演欲望很强。在音乐活动中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能独立为大家表演歌曲、律动等。
以上是我班幼儿全面发展情况综合评估,通过分析,总结经验,保留好的,改正不足的。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这些情况,立足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
翻阅《读懂幼儿的思维》这本书,在目录中的“用故事丰富幼儿的思维”这一篇章,让我不由地联想到我们班级的文化建设“看一本书,说一句话,讲一个故事”。当初在创设班级文化的时候,我们最大的出发点是想发展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从小班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看、听、说的习惯。正如书中所说“故事是人类习得经验的基础。儿童早期接触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扩展思维,增长见识,并促进其情绪的健康发展。”
在这一篇章中,主要研究了一系列可以用来作为“思维营养”的童话,而在早期教育中,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童话,则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一是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确保提供给幼儿的是最好的作品,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二是故事就像教师一样,因为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对儿童具有激励价值。相对于阅读技巧的学习来说,幼儿从故事中能够获得的东西更多。思维是儿童认识能力的核心,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讲故事是针对幼儿思维方式的特点,把科学的思维方法蕴涵在有趣的故事中,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巧妙运用故事中的教育因素,创造性地讲好故事、用好故事,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那么良好的载体能否实现最终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巧妙运用。通读本篇章内容,结合实际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严把故事质量关,优选适合幼儿的图书
我们常说早期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最好的文学作品,但什么才是“最好的”呢?读一本书或分享一个故事,常常是个人化的经验。从事幼儿教育的人不仅需要一系列幼儿图书来和幼儿共同使用,更需要有能力去选择适合幼儿的最好的图书或故事。一些好书可以被看做是奠定幼儿早期读写经验的基石,它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极具影响力的形象和信息,所以应当精心选择幼儿的书。
二、巧妙呈现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思维动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思维动机往往由直观具体的问题情境、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起。因此,即使是一个极具思维启发性的故事,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干巴巴地读给孩子听,那再好的故事也不具价值了。所以“讲故事”要生动、形象、童趣盎然,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这样才能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激发强烈的思维动机。
三、巧用故事原理,引导幼儿迁移
把科学的思维方法蕴涵在有趣的故事中,当幼儿通过“讲故事”初步学会认识、评价故事里的人物的思维方法之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反观自照”,将这种认识转变成调节自己思维活动的参照物,并在生活中实现迁移,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往往能明白故事里的“道理”,而不明白生活中的“事理”。如有的孩子不管别的小朋友玩不玩,只要自己需要就抢别人的玩具。因此,教师不仅要带领孩子“走进”故事“学思维”,还要带他们“走出”故事“学思维”。
四、巧借故事形象,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
幼儿的思维水平不仅体现在思维方式和思维的操作上,也表现在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上。善于钻研,敢于批判,灵活机智等思维品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必备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就需要从我们的孩子抓起。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故事为幼儿塑造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爱的人物形象:思维敏捷的司马光、勇敢智慧的阿凡提、机智聪明的曹冲……这些活泼可爱的鲜活形象无疑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反映着主人公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则需要深入挖掘故事的教育因素,充分利用故事形象,鼓励幼儿多思多想、敢想敢做。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正如古人所说“运用之妙,存乎之心”,好的材料最终还是要以教师创造性地使用。
让情感架起沟通的桥梁
阳阳聪明、懂事、自信、可爱,可就是有点任性。从家访及平常与其家长的交流中得知:爸爸妈妈非常宠爱,并且妈妈专职在家带她。但这却导致她的自我意识超强,不能接受半点的不如意和不同意见,不接受的理由就是:“我就愿意……”正因为如此,在集体和同伴中她时常会面临很多的不如意,于是,在我们之间发生了几则小故事。
故事一:我家也有……
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在生日的时候拿着大蛋糕到幼儿园来过,那开心劲是不可而言的。有一天,心忆过生日,可阳阳提出要吃蛋糕上的动物属相。但每次这都是小寿星吃的。于是,我便再一次和她说明了原因,并告诉她等到明年你过生日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可她却马上接口便说:“我家也有,我不想吃了。”在分蛋糕的时候,她真的拒绝了,任凭你再劝说,她还那句话:我家有,我不想吃。看到此情此景,我不再做任何的解说,只是暗自留下了一小块蛋糕放在了办公室。
下午起床以后,我很随意地问她:“阳阳,你一直让妈妈买蛋糕给你吃的吧,你很喜欢吃蛋糕的是吗?”她惊讶地并笑着问我:“石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是老师呀”我很认真地笑着回答她:“上午的蛋糕老师给你留了一点,你现在去吃吧。”看着她轻松愉快的背影,我明白:理解和接纳她的真实感受,是帮助她调节心情最有效的良方。
故事二:我不想坐……
在一次游戏教学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搬起自己的椅子回到位置上,可阳阳却不知怎么和闻逸抢起了椅子,我忙过去调节,可两个孩子都说是自己的椅子,一下子也无法来调节。于是,我随机告诉他们:这椅子让你们抢的都疼死了,让它在老师这里休息,你们再去另外搬个椅子坐吧。闻逸一看情势,也就照做了,可阳阳却空着手回到了位置上倔强地站着。看着眼前的情形,我知道一下子让阳阳接受是不现实的,给她时间吧。我顺手从别的地方搬来椅子,放到她的旁边,平静地告诉她;累了的时候就坐下。过了不久,阳阳坐了下去.……
也许,我们都明白:必要时候的冷处理也是最佳方案。因为,特别是对于个性过强的孩子来说,转个弯明白过来的事未必是坏事。而此时最关键的倒是我们的老师,如何有的放矢的分析情况,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来理解、体谅孩子,耐心地对待孩子的过错,我们的孩子也总归会有所理解。
故事三:我不和你们好了……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阳阳因为角色表演的不够理想,孩子们都说她不好。想不到她一堵气大声地说:“我不想和你们在一起。”说完竟一个人走向午睡室,不肯出来了。为了淡化她的消极情绪,我让金老师去和她交流。金老师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问她为何在午睡室里呆着,她理直气壮地告诉金老师:我喜欢在午睡室。为了给阳阳创造一个主动调整自己行为的机会,我随即抽了一点闲空的时间选择了讲故事,因为她最喜欢听故事。经不住故事的诱惑,阳阳出来了,走进了集体的教学活动。
下午,我特意结合阳阳的问题编了一个《小小鸡》的故事给全班的小朋友听,通过故事的影响来让阳阳和其他的孩子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会使自己变得更可爱。我发现,阳阳的眼神一直盯着我,我也随即微笑着转向她,她笑了,我也笑了。
犯错误是难免的,更何况是像阳阳这样的孩子,一下子的倔强并不代表她的无理。关键在于我们要理解、接纳孩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全身心引导、改变孩子,给他们创造纠正错误的机会,使我们的孩子逐渐的健康成长。
听了以上三则小故事,相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你们也都碰到过。为什么我们有时侯的教育没有奏效?原因在于我们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一味地将教育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知道是对的,并应无条件的接受我们的教育,却没有想到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情感和需要。尊重孩子就是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尊重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更多地应该以情育情,用情感架起沟通的桥梁,在有了这样的感悟的基础上实施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