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溺爱成功的文章
图书馆里,孩子对一本黑白素描图画书爱不释手,买了一本还要一本。我知道孩子喜欢,却担心她心血来潮、三天新鲜,又不忍心让她希望落空,毕竟买书学习不是坏事。
图书馆里,孩子对一本黑白素描图画书爱不释手,买了一本还要一本。
我知道孩子喜欢,却担心她心血来潮、三天新鲜,又不忍心让她希望落空,毕竟买书学习不是坏事。
可看看上面近乎三位数的标价,心里舍不得。为了不至于让孩子太难受,就想了一个办法。拿手机对着每张图咔嚓、咔嚓拍了几张。一起来图书馆的邻居没好气对我说,你真是闲的没事干,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她再喜欢,也不能把书店搬回家,买回家就扔了、有什么用,你也不要太惯孩子了。顾不上跟邻居多说,心里就想着拍下来,回家给孩子一个惊喜。
回家第一时间找到复印打字室,把拍的这些图片全部打印出来,订成一本简易画册、装上自制的卡通图纸封面。孩子看后果然惊喜、依然爱不释手,捧着小书本,大叫着妈妈太会想办法了,谢谢妈妈。并且每天只要有时间,她就翻看,照着画呀、描呀,慢慢的、画了很多不同的图画,直到一本书都描完、画满,还把我订的图画当宝贝一样收着,并没有如当初预期的那样扔掉。
看到孩子因我的一个小小举动,而如此满足、幸福的样子,内心的喜悦也腾然而升。我并没觉得这样的“溺爱”有什么不好呀,反而使她更加懂得珍惜。我说的“溺爱”,恰恰是一种润物无声、春风拂面的关爱,不是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要求,给予满足或不管不问。不是对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王子、公主病无条件应承;不是让你追着、跑着、哄着、八抬大轿抬着她,去喂饭、娇惯;不是当不准她看电视、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时,她跺脚、生气,你就屈从;不是一家人把她当作小皇帝一样宠上天、唯我独尊……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无条件的,但必须要有原则和尺度。
还是我的女儿,因为看手机视频的事和小表弟争了起来。由于我叫她让着弟弟、没有让她看,她心里生气、不服气,拿着泡沫板就往我身上打。打了一下又一下,一直在我身上砰、砰、砰打了三四下,我都没制止。奶奶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对孩子说,不许打妈妈了,哪有小孩打妈妈的,再打、我揍你;然后又过来对我说,你看你这个丫头,就由着孩子性子来,都把她惯成什么样了。
孩子并没有停手,又往我身上打了两下,看我仍然没有反抗、没有呵斥、也没有任何阻止、不怒的神情,完全一副愿打愿挨的样,她突然停下来不打了,反而拿着泡沫板往自己光溜溜的胳膊狠狠打去。
这举动让我立刻笑喷。
我问她,是不是想试试这东西打人疼不疼?疼的话,就不打妈妈了?你知道这泡沫板打人不疼,所以才那么使劲下手打妈妈对吗?因为平时你连一根手指头,都舍不得弹妈妈的呀。
话还没说完,孩子撅着嘴、点点头、手里的东西扔了,慢慢往我身边靠。我把她拉到怀里,结果一下子就哇啦哭起来……那一刻,心都被融化了。我知道,是我对她无限的包容和爱,使她消了气、感化了。
对于孩子,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尊重、理解、包容、发自内心、不带任何企图、功利、攀比之心去爱的话,她不但不会变坏,反而会长成更好的样子。
关于“溺爱”,在孩子身上还成功策划并实施了一个经典案例——“棒棒糖”事件。
有一次她看到小朋友吃的棒棒糖非常独特,就特别想要,别人给她一个,她没过瘾,还想要。跟她说过棒棒糖吃多了不好,可她忍不住,走着、坐着、家里、外面总会提到去买,要到处看看、找找,不停的问哪里有那样的棒棒糖。
为彻底打消她日思夜盼吃棒棒糖的念头,我一次性网购了整整一盒100支同款的送给她。结果没到两天,新鲜劲就过了,不再像当初那样热爱。于是我趁机给她说棒棒糖含有色素、香精等添加剂,吃多了对牙齿不好、还容易肚子疼,她不仅点点头记住了,遇见小朋友们贪吃棒棒糖时,她还会提醒说,棒棒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哦。
因为内心对“棒棒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和释放,心里就不再惦念着,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有意义事了。这在心理学上叫“禁果效应”,话说夏娃当年经不住禁果诱惑而偷吃后被贬到人间,而这种被禁果吸引引起的逆反心里现象,就称之为“禁果效应”。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是: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作诱惑孩子的武器;另一个意义是:要把好的,而孩子不喜欢的东西,想方设法变成对孩子的诱惑,提高其对孩子吸引力。
所以我“溺爱”孩子,不是骄纵或放任自流,恰恰是给予足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尊重她、相信她,给她足够的自由和信任,让她轻装上阵,做更好的自己。管理学上叫“抓大放小”,运用到孩子成长教育上,也很合适。不要事事限制、时时约束,那样只会让孩子感觉精神、身心的匮乏,有种被掌控的窒息感。爱尔兰一位著名作家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懂事、通情达理,只要你给足他充分的自由和信任。我清晰的记得自己十来岁那年,跟妈妈去医院附近的水果摊买水果看病人。那时香蕉是很稀奇的东西,很少见到香蕉的我,面对大把大把香蕉好奇极了。激动的拿起一把递给妈妈看,结果那些香蕉像是商量好一样,刚被提起来就一根根脱落了,我吓坏了,急得直流眼泪,怎么会这样?这可怎么办?可家中窘困、借钱买水果的妈妈,并没有责怪我一句,反而温和的笑着说,没事、别怕,咱花钱买下来,回家自己吃呗......当时一把香蕉的钱,足可抵得上我家五口人十来天的生活费了。
妈妈当年对我的爱和无限包容,现在想起来还是泪眼汪汪的感动,它只会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爱笃定的相信爱,更加慈悲、宽容的对待人间生灵和后代晚辈。
心理学说,童年和父母的关系,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如果孩子从父母那得到的是鼓励、宽容和足够丰盈的爱,长大后也必将是充满智慧、柔和、慈悲之心;如果父母给予的是匮乏、苛刻、沉重之爱,孩子长大也必将斤斤计较、暴躁、狭隘、人际关系模式严重受到障碍。真正的爱,从来都不会让人狂妄、不可一世,它只会让人生出更多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所以,我要把这个思想坚定不移的传递给孩子,将“溺爱”进行到底!
不管将来的女儿是成功、是平庸,是读哈佛、北大,亦或是没有任何出息、仅是普通人一枚,但她依然是我心中独一无二的宝。今生今世,我将对她的“溺爱”到底,她的哭、她的笑、她撒娇、卖萌的俏都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