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1:成绩下滑
银川市回民中学的一位初一班主任告诉记者:“每年初一期中考试完开家长会时,有些家长就会傻眼了,上小学时,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都在九十几分,而到了初一却成了六七十分,甚至不及格,英语成了个位数。”初一成绩明显下滑成为转型的一个现象。
表现2:自信与自卑分化
黄冈网校银川分校讲师栾杰告诉记者,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跟小学阶段相比,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度自信,要么沮丧不堪,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
表现3:矛盾的思维方式
栾杰老师说,初一阶段的孩子在小学养成的认知习惯仍然影响着他们接受新事物,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看老师,或者勇敢地对老师说:“我们小学老师这样说的……”在这一思想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迅速发展,开始远离老师和家长,有了心里话更愿意对同伴讲。对家长和小学老师形成的绝对服从和依赖与升入中学萌发的自我意识并存,这是他们思维上的主要矛盾。
表现4:陌生的师生、同学关系
银川市回民中学副校长陆锐告诉记者,到初一阶段的孩子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下课了,他总爱找自己的小学同学玩,从而形成了自发的小团体。星期天,他可能还常常约小学同学一起看望老师,以此来重温过去的师爱,表达对小学的眷恋。
表现5:不适的多门学科
陆锐老师告诉记者,初一孩子由小学的语文、数学两门主科,一下猛增到中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六门主科,并且这六门课都纳入中考成绩,这样孩子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控制能力,甚至失去自信。有的孩子说,初一的学习最紧张,就是指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银川市回民中学副校长陆锐认为,初一的孩子产生不适的原因主要是面临着一个新的环境变化,如学校的环境、校舍、生活设施和教学设备,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育方式。另外,班上同学的学习层次良莠不齐,尖子生与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差距较为悬殊。在小学,老师少,但总跟班,且管得细,孩子对老师有依赖感;而到了中学,老师增多,但班主任也不是总能看得到,孩子找不到依靠,总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其次,小学时间很长,在此之前,孩子少有改变环境的经历,自然依恋着旧时的群体。新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会自然形成,要依靠家长老师的引导才得以实现。因此,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孩子由少年逐步进入到青年,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青春期特征更加明显,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开始独立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并尝试做出自己的判断。银川市家庭教育专家卢伟说,孩子在转型的时候表现得最活跃也最不稳定,家长要善于掌控这一规律使其朝利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