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杭州余杭区招聘公示的截图引发网友关注。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招聘的名单中,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其中还包括一些街道办事处的岗位。对此,少数网友认为实属正常,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大材小用。
不可否认的是,杭州市余杭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清北毕业生入职街道办提供了可能性。但除此之外,其背后还有诸多问题值得反思。
从公开信息看,余杭区街道办招聘的清北毕业生中,有软件工程的硕士、地球物理的博士、材料学和工程学的硕士以及生物学的博士,还有哲学和法律专业的硕士。从建设法治政府、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角度考虑,清北法律和哲学专业的硕士入职街道办可以理解,但其他研究性专业的毕业生入职街道办事处还是有点让人意外。这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脱节,有些高校存在研究生专业设置不够科学、招生过多等问题。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比例,我国研究型高校占比过高。少数专业研究生招考过多,难免会出现“天之骄子”的“下嫁”现象。
笔者作出如此判断,也是基于对街道办事处职能的理解和认知。从国家机构设置看,街道办事处作为县(市)区的派出机构,居于县(市)区和社区的中间层次,承担着服务群众承上启下的关键职能。从工作难度看,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可胜任。刻意“高薪诚聘”清北毕业生,为地方人才工程装点门面,或者以此作为宣传的噱头,实在有些遗憾。
更令人惋惜的是,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短缺的背景下,培养各个领域的高质量人才实属不易,不仅需要公共财政的巨大投入,还需要人力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要素的集中投入。若是花巨资和精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对口服务国家发展,言之人才浪费并不为过。
当前,我国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需要人才流动与牵引。但是,人力资源配置具有特殊性,这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把高端人才资源等同于一般性商品。在人才配置过程中,不能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而是要用好“有形的手”,让研究型高端人才专注研究,乐于、安于、甘于在自己的领域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