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陪读不应成为教育的常态

目前,“陪读”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由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组成的“陪读大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家长陪读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分析学生家长陪读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从教育薄弱地区到教育优质地区陪读,如农村家长到城市来陪读、河北各地的学生家长到衡水中学来陪读、安徽各地的学生家长到毛坦厂中学来陪读;二是学校的生活住宿条件较差,家长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就在校外租房陪读;三是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家长不放心孩子而陪读;四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较高,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成绩而陪读;五是个别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者自律性不强,为了照顾其正常生活或校正其不良习惯,家长选择陪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陪读的队伍越来越大,陪读的开支也越来越重,陪读似乎已成为教育的常态。谁不陪读,谁就是不重视教育;哪个学校没有陪读,哪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不高;哪个地区没有陪读,哪个地区的经济就不发达。陪读的畸形发展,反映出的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人们对教育的焦虑情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要坚持教育的均衡发展,减少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而产生的陪读。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尤其是乡村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教育。不能因为乡村没有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教育或者乡村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教育质量低劣,而导致农村家长大量涌入城镇学校陪读。这不仅会促使城镇教育资源紧张,同时也会加剧农村家长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乡村经济的振兴和乡村教育的发展。办好小而美的乡村学校,坚持教育的均衡发展,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是减少陪读的一大措施。

其次,要完善学校的服务功能,减少因学校生活条件较差而产生的陪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学校的服务功能、提高学校的建设标准,给学生创造舒适的学校生活环境。现在,不少学校只重教学质量,不重生活环境,只有基本的教学设施,严重缺乏生活设施。住宿还是十几个人的大寝室,食堂吃饭像打仗,教室夏天无空调、冬天无暖气等。家长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不得不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为此,政府一方面要控制超级学校的招生,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把因学校生活条件差而导致家长陪读的人群减到最少。

第三,优化学校的周边环境,把外界对学校的干扰降到最低。公安、消防、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要坚持不断地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坚决整治学校周边的网吧、歌舞厅、洗头房、麻将馆、黑旅馆等治安复杂的场所,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清新的社会环境,减少家长因担心孩子的成长环境而产生的陪读

第四,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对孩子既不要大包大揽,也不要分数第一。家长不要总不放心孩子,也不能认为孩子总不行。有些学生高分低能、社会适应能力差、工作能力不强等就同学生时代家长陪读过度、照顾过分有关。一个在家长过度陪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使以高分数考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一定能成才,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因此,陪读成为教育的常态,应该引起警惕。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让陪读这一极不正常的现象逐渐绝迹。什么时候陪读现象消失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陪读不应成为教育的常态  陪读  陪读词条  常态  常态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