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各小学已陆续开学。开学第二天,有媒体发现课外班、托管班的相关人员在一所学校门口“揽客”。家长表示,会根据课程内容及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课外辅导班。(8月31日 新财网)
多年来,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教育部门推出了多项举措。即便如此,也难挡家长给孩子报课外班的热情。
“卖萌+卖艺+红包”叠加起来的刺激,有几个中学生能抵抗?如今,课外机构为了生存,不惜重金招聘名校毕业、留学回国的高素质教师。同时,培训机构又借助大数据,快速找到学生的弱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课外班,也真正能从课外班受益。
“我还挺喜欢课外班的老师的。”“虽然一次课得有两个小时,但是时间过得也挺快的,热闹。”这是学生的心声。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中学的校长表示,学校老师上课的时候不会给学生这么多“刺激”,因为“老师的目的不仅是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情感的交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正确沟通方式,而这些都不是马上能看到结果的”。
一些培训机构则抓住了学校教育的缺点,通过游戏设计形成一种即时反馈机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同样可以学会情感的交流、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
据报道,北京的课外辅导班每个小时350元,一次课两个小时,一季大概15次课程,仅一科就要花费1万元。培训机构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的好奇心,此时,学校套路式的教学方法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虽然高昂的学费极大地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家长却更加依赖课外辅导机构——不断给孩子报培训班,不断增加科目,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打破了学生均衡发展的平衡。
改变这一现状,学校首先要内强素质,提高学校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育效果。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拉开教师待遇差距,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要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的恶性循环,还得改善单一的中、高考升学评价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