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论文受到质疑。经调查,个别已获奖学生背后确有相关专业人员(多为直系亲属)过度参与,已撤销其资格并追回证书。
此类事件暴露出比赛评审中个别环节审核不专业、不严谨等漏洞。相关机构撤销论文(或创新研究成果)造假学生的奖项并公开致歉,体现出其高度重视、有错就改的诚意和即知即改的决心,及时纠错必要且重要,值得肯定。这种直面问题、正视工作疏漏的勇气,也在事实上消解了人们的疑虑和可能激发的社会矛盾。
过度参与的学生父母或指导教师要重新审视、深刻反思,纯化指导学生参赛的动机,严格规范指导行为,自觉维护科技创新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创新性。
对“被造假”的学生来说,及时纠正错误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有人指出,就整个事件而言,成人的过度参与不一定是孩子的本意,可他们必须面对奖项被取消的后果,巨大的反差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实际上,对明显的造假行为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客观上的包庇和纵容会直接扭曲孩子尚在形成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他们造成更深层次的伤害。
纠正和杜绝各种形式的造假,维护赛事从过程到结果的公平、公正,是对“不按规则出牌”行为的公开否定和批判,也是对参赛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这是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底线。
每一个合乎科学原理又富有创意的设想设计或实验研究都应该被尊重、被呵护,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纠正各种不规范行为,是对大多数学生的保护。
虽然舆论场中不乏中肯的批评、善意的引导,但也存在不理性的嘲笑、讽刺、挖苦,甚至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应该的。除了通过正向的引导、激励,帮助当事学生早日走出阴影,重归阳光、向上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设想、扎实求证,在创新创造的路上行稳致远,成长为能够肩负起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大任的又一代新人。
科技创新的探索难免出错,但要坚决反对带着明显功利目的的故意犯错。及时纠正错误,有利于匡扶正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也有利于引导和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