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某地一中学教师提水桶在校门口给女生卸妆,现场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教师用毛巾逐一给学生擦脸卸妆,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评论学校做法不妥:多人共用一桶水、一块毛巾,不卫生。此外,公众场合这么做对学生也不够尊重。也有网友表示,初中生确实不该化妆,对自己的皮肤不好,在学校的影响也不好。校方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此前确实在校门口给个别学生擦脸卸妆,但初中生化浓妆是早就禁止的行为,学校也曾多次引导,收效不佳,才会采用这种办法。可能有些不妥,但真的是为学生负责。(9月11日荔枝新闻)
初中学生化妆,特别是长期化浓妆,对皮肤不好,学校禁止学生化浓妆是有道理的。有的学生不是素颜上学,而是美颜上学,教师提着水桶,在校门口强行给学生卸妆,虽然“真的是为孩子负责”,但被质疑也是有道理的。
追求美,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她们化妆,是为了提升颜值,使自己更漂亮。因为在她们看来,只有化妆,颜值才高,才漂亮。甚至认为,妆越浓越美。这就是部分学生不听劝告、依然化妆上学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固执,更不是不遵守校规,而是她们对美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进入了审美误区。
如果不纠正学生对美的认知偏差,不引导学生从审美误区中走出来,即使强行替学生卸妆,卸掉的也只是脸上的妆,而心中的“妆”却没有卸掉。替学生卸妆,既要卸掉脸上的妆,更要卸掉心中的“妆”。提着水桶,强行替学生卸妆,不是卸“妆”的正确方式。正确的卸“妆”方式是,加强美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德智体美“四育”中,美育却仍是短板,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不只是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学校也缺乏用美育育人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校的美育工作,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具体任务:依托高校体育美育教师和学生力量,为本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体育美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推动中小学体育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体育美育教育。
推动中小学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把美育这块短板补齐,甚至成为长板,是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因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思想决定行为,要改变行为,需先改变思想。学校替学生卸妆,不是方式不妥,而是策略不对。当学生不听劝告,仍然化妆上学时,不要急于擦脸卸妆,而是要借此机会,进行审美教育,补上美育这一课,用美育“育”其心,先卸掉学生心中的“妆”,再由学生自己卸掉脸上的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