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面对招生争议,有关部门需精准回应

一则“退档流程图”让北京大学和河南省招生办公室陷入舆论漩涡。8月15日上午,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生声明称,经查明,系河南某县招办工作人员疏忽大意,考生退档过程信息被他人擅自拍照并上网传播。根据该声明,本该在招生过程中保密的“退档流程图”,由于招生工作人员疏忽,“无意泄露”。目前,河南省招办已约谈并致函该县有关部门,要求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并依规依纪进行处理。

在北大承认该校招生过程存在问题,并及时善后的情况下,原本该消停的“河南考生被北大退档”事件,如今又因一则“退档流程图”的曝光再次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

留心网络舆情,不难发现,公众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果这则“退档流程图”不被招生工作人员“无意泄露”,北大能否改正其不当招生行为,涉事考生能否实现自己的“北大梦”?二是如果招生工作因疏忽而“无意泄露”,或者因利益勾连而“故意泄露”,从而被相关部门依规依纪,甚至依法进行处理,以确保招录信息的保密,那以后类似的招录不公平现象又如何得以避免?

这些关注点尖锐地指出了当前普通高校招录机制中的明显弊端——既要维护招录信息保密规则的严肃性,又要面对因信息不公开可能带来的招生违规现象。那么如何在招录信息保密的前提下,确保考生的正当权益,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招录信息保密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干扰,确保招录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规定,招生工作人员存在泄露尚未公布的考生成绩、考生志愿、录取分数线等可能影响录取公正信息的,或者对外泄露、倒卖考生个人信息的情形,其所在单位应当立即责令暂停其负责的招生工作,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或者其他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严格保密招录信息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录取过程的公正,这是确保考生正当权益的重要举措。

其次,在维护招录信息保密的前提下,畅通考生的知情权、咨询权、申诉权等通道,无疑是打消公众疑虑,维护招录政策规则,确保考生正当权益,实现教育公平的刚性需求。公众之所以质疑招录信息的保密机制,甚至为泄密的招生工作人员辩解,很大程度上不是反对这一机制,而是担心在这一机制下,考生的知情权等得不到保障。

高校招生方案中虽然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在进行招生录取工作时,应当对流程信息保存备查,在面对招生争议时,可供监察部门或上级部门查看,以确定招生录取工作是否违规。考生也可以对招生录取结果提出质疑,要求招生部门根据公开的信息,了解教育考试部门、学校是否违规,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实际操作中,考生从开始产生质疑,到最终获悉招录信息,中间的环节繁多、手续复杂、程序严格,若非有相当把握,考生及家长是不会轻易找这个“麻烦”的。

由此可见,要精准回应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关切,有关部门就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把责任全部推到“泄密者”身上。以“调查核实情况并依规依纪处理”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种消极应对之策实在难解公众之忧,唯有在捍卫招录信息保密纪律的同时,努力畅通考生及家长的招录信息知情权、申诉权等通道,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当招生现象的发生,从而维护教育公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精准  精准词条  争议  争议词条  回应  回应词条  面对  面对词条  部门  部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