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考后选择普高还是中职并非过早

全国两会相继召开,教育依然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扬州市委会主委、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董玉海提交了这样一份提案:既然大部分家长不希望给孩子早早定位,那把中职校纳入“高中集团”管理,边读高中边做选择。他认为:“中考时只有15岁,这么小就要选定未来发展道路,过于早了。”在我看来,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职业启蒙和职业教育要从小开始。德国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国家之一。他们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在小学毕业后便对学生进行分流,近一半的学生会进入职业教育体系,没有类似我国这种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情况。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幼儿园也开始了职业启蒙的尝试,有些地区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对初中生乃至小学生进行职业宣传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有的专业技能需要从具有柔韧性的年龄阶段开始学习,职业有上千种,技术也有上千种,有的技术可以在成年后学习,甚至老年开始学习也可以掌握。但是,有的则需要从具有极强的柔韧性阶段开始学习,就像杂技、体操等,必须在少儿阶段就学习、训练。如果到了高中毕业后再开始学习,肯定就不行了,因为高中毕业后,人的柔韧性已经大大不如少儿时期。

再次,每个人的智能发展各不相同。人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智力发展、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的智能发展情况多样,人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也是多样的,有的喜欢、适合搞学术,有的喜欢、适合做技术。加德纳指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笔者认为,既然人的智能多样、性格及兴趣爱好多样,我们就要根据这个特点,发展适合的教育。而学生个人也要知道自己的智能发展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适合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也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体现。适合的教育,就是要适合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如让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优秀的学生接受学术性教育,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普通教育,让音乐智能优秀的学生接受音乐教育,让喜欢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技术)教育,即我们一般所说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发现差异、尊重差异,让教育适合学生,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都得到发展发挥,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

诚然,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职业教育并不是最好的教育,但很可能是目前条件下最适合部分孩子的教育。为孩子选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幸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普高  普高词条  中职  中职词条  过早  过早词条  中考  中考词条  并非  并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