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诗改音”,我看行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的专长是字理识字教学,主修中国传统“小学”。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实实在在的困扰是这样的——在学习杜牧的诗作《山行》时,有学生给我递了一张纸条,内容是:“马老师,您好!您给我们领读《山行》时把‘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读成‘xié’,我听到动画片里的老师把‘斜’读成了‘xiá’,我们到底读哪个拼音才好呢?”

我经常给学生讲“学贵有疑”,有了疑问,才能有进步。老师讲的东西,在今天看来,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到了后天,一个月,一年之后很有可能就是不正确的,因此这名学生才向我递这张表达怀疑的纸条。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在平素的诗歌朗读中,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学养略卓的教师均容易错讹读为今音,不读某字古音(其实,多数人不知道某个字的古音),因为这已经涉及到音韵学、训诂学等专业知识了。

战国时期荀子在《荀子·正名》说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这是我国最早的约定俗成说。王力先生也与荀子秉持同样的观点,他在《王力文集》(16卷,253页)说:“语言文字本来都是‘约定所成’的东西……‘约定’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国家学术机关在语法中,在词典中,在文字的写法上,都定出一些规则来。‘俗成’应该是自下而上的,大家觉得这样行得通而且说的过去,也就不翻案了。”王力先生指出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规范。对于政府发布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对于国家尚未制定规范的分歧现象就按‘俗成’的标准处理。

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把世界的文字分成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因之,我们理解汉字可采用以形索义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理解汉字的起步点也是关键点是字形,根据汉字构字理据进行拆分分析,而后综合得出字义或词义。所以,多数诗中某字的音的变化,不会对理解诗义甚至诗中蕴含的文化造成大的影响。

此时,我突然想到了国家对于繁简字的处理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王宁老师在国图公开课《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中回答部分听众的关于汉字繁简问题时讲到:在大陆,当前通行的简体汉字,包括教育教学和社会普通民众用字。同时,师生认识繁体字阅多越好,更有助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专业领域来讲,若是中文系、历史系这些面对古代典籍的教师和研究生,认识甚至会写繁体字是必须的专业素养。

同理,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的学生,应该按照国家规范词典的规定,统一读音。考试时按照统一规定的要求来作答,但如果知道某字在古诗中的古音,岂不更好?因为更有助于理解诗词。而作为语文教师和音韵学专业人士,则既要知道某字的今音,又要知道古音,甚至要知道该字的音变历程。

一言以蔽之,“古诗改音”,我看行。可以在口中读改过之音,若能心中默念古音最好不过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诗改音”,我看行  古诗  古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