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春节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对亲情友情的表达和延续。无论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方式如何火爆,在农村,晚辈们还是要亲自登门拜年的,同在一个村居住,打个电话过去,就显得不够重视,不够尊重了。
尽管晚辈们要亲自走一趟,但在我们农村,拜年也不是老和尚拜年挨门挨,而是根据一定的规则来选择拜年对象。这就是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的道理,否则,就会有人说你不知道远近,不懂得道理。
拜年的顺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自己的血亲,如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叔叔婶婶;然后是本家族的长辈;再然后是外祖父外祖母,岳父母,舅舅;再然后是姑姑,姨妈……如果他们都在本村的情况下,不住在同一村就另当别论了。最后是外姓比较友好的长辈。如果小孩子不知道远近亲疏,长辈完全可以在带领他们拜年的时候,一一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明白血浓于水的道理。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拜一圈年之后回到家里,我母亲总是问我,谁家谁家去了没有,老张家你二哥可来过了,你有没有去给你二大娘拜年?这就足以说明,拜年是一种亲情、友好的延续,是要还的,否则,往后别人家的孩子也不会来你家拜年了。
在早些时候,小孩子到比较亲近的家里拜年,除了给几毛钱的压岁钱,还有果子可以吃;成年人拜年,则喝上一杯或几杯酒,叙上一段家常;再到后来,随着物资的不断丰富,果子已经吸引不到孩子们了。喝酒也不再是必需,一来喝得醉熏熏不像话,二来自家不缺酒喝,但年还是一定要拜的。
拜年活动虽然从初一一直可以延续到十五,但大年初一的拜年可一定要赶在吃早饭之前,尤其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晚了就要解释一番,否则长辈们就会猜测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
长辈们相互之间的拜年一般则安排在吃过早饭之后,一杯茶,一段话,足以表达情意,话到深处偶尔也会喝上几杯。
拜年,人到礼到,所蕴涵的情意,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亲情、友情的表达和延续,一定要教会孩子们,读懂拜年礼节里蕴涵的亲情,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