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参加的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等课堂比赛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回忆起来,从青春勃发的踌躇满志到年近半百的人生沧桑,除了年龄和心境的变化外,教学手段在课堂比赛中更新换代的显著变化更是记忆犹新。
1993年春,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我参加了全镇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赛活动。那年,由于学校缺乏生物教师,于是一直教语文的自己服从安排教了初中生物。或许是缘于勤恳的工作和不俗的成绩,加上在课堂讲课中数次受到校长和同事的肯定,于是年轻的自己被推选为参加镇课堂教学比赛的选手。
当时比赛中运用的教学设备,除了小黑板外,便是我带去的生物挂图。记得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一幅幅醒目多彩的教学挂图展示给学生时,学生也显得很是兴奋,毕竟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直观、有新意的教学手段了。在这次比赛中,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紧凑生动的教学过程,以及适时展示教学挂图所带来的直观冲击力,我获得了初中生物学科的第一名。今天想来,年轻的自己能取得这样好的名次,教学挂图的功劳可谓是功不可没。
时间一晃便到了1998年,在这年的冬天,我所在的开发区举行了全区课堂教学大赛,经过学校的初赛选拔,我有幸成为了代表学校参赛的两名语文科选手之一。在大赛中,我抽到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讲课题目,现在虽已过二十载,但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声情并茂的讲授不仅感动了学生,也打动了听课的评委们。
那时候,我在一些同事的帮助下,制作了一系列以“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主题的幻灯片,根据教学环节和诗歌的内容,在讲授中适时地放给学生们去观看。一幅幅画面既加深了学生们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怀念,也对营造庄重和深沉的课堂氛围起到了很大作用。我至今仍记得,这堂课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并被评为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第一名。也因为有了这节课的成功,加上其他环节的评选,我成为了当年的区初中语文教学能手。此时想想,成功的因素虽很多,但与自己对幻灯片的灵活运用是分不开的。
进入新世纪后,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被广泛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虽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现实意义,但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嵌入,教学内容和展示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也能高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这场教学技术的提升中自然不会成为看客。
譬如我在2010年5月讲授的《大江保卫战》这节课。这堂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情感激发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1998年长江抗洪时,有的学生还没有出生,为解决学生与文本近距离对话的难题,我萌发了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来打动学生的想法。
于是,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反复的评赏玩味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的画面,促使其将文中语言与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那震撼人心的场面。尤其是进行到最后环节,学生在听、唱作曲家孟庆云为98年抗洪而写的歌曲《为了谁》时,当再次目睹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场面,学生的情感也不由自主地在歌声中得到了升华。这节课最终获得了市一等奖,而教学能达到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效果,不是也应该给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记上一功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教学设备的改善也越来越先进,虽然教师永远是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因素,但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此时回想起这三次记忆深刻的课堂大赛,教学手段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飞速发展,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那句诗所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