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师成长离不开切实可行的“教研公约”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有一个每位教师都熟知且执行的教研公约,共8条99字:1.每个人都发言且内容不重复;2.以学习的态度观课;3.发言有案例支撑,少说空话;4. 每人每次发言不超过三分钟;5. 每次活动轮换做主持人、记录人、计时员;6. 每个发言结束,六秒钟掌声致谢;7. 借助观察工具观课;8. 活动结束前,每人发表一句话感受。教研公约改变了学校的教研基因,让这所普通校变得不普通。

以听课、研课为主体的校本研修活动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的不良影响,许多学校的评课活动要么变成了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的一言堂,要么是教师之间互唱赞歌,极尽吹捧之能事。在这样的教研文化中,不仅讲课教师难以得到教学业务上的帮助和提升,即使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也只是跟着走过场,毫无实际效果可言。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教师花传书》一书中曾指出:“教师之所以不能从同事的课堂实践或课堂事件中学习,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评课的恶习,即习惯于评价这一节课‘好’或‘不好’,‘好在哪’或‘不好在哪’……这些教师虽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却忽视了作为教师的学习和成长。”

由佐藤学的这一论述可以看出,有利于教师“学习和成长”的教研活动至少要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活动开放,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二是思维碰撞,每个人都能从中受到点燃和启发;三是反思总结,每人都能借此改进自已的教学。海淀实验小学制定的这8条教研公约,虽然只有短短的99个字,却符合优质教研的三个特征,且易于教师操作。

首先,这样的教研活动是开放的。公约要求“每个人都发言且内容不重复”,“发言有案例支撑,少说空话”,“每个人每次发言不超过三分钟”。这些对教师发言的要求不仅能避免领导干部“一言堂”的弊端,而且对每名教师的听课、观课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的发言要想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就要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想发言内容不重复,就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并通过深思熟虑提出自已独到的见解,而且发言“不超过三分钟”,这就大大节约了活动时间,提高了教研效率。

其次,这样的教研活动能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佐藤学在同一本书中还指出:“在观察研讨同事的教学时,最重要的是采用一种相互学习的、谦虚的立场去观察和交流,而不是采用‘提意见’这种傲慢的方式”。为此,他设想了这样一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完别人的课,评课时,只谈从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什么”,而不谈“有什么不足”。

海淀实验小学的教研公约中明确规定:“以学习的态度观课”,这与佐藤学的教研设计不谋而合。事实上,教师只有带着谦虚、学习的态度观课、评课,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取长补短,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正如孔子所言:“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况且,评课时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思维碰撞,又能激发出一系列创新的火花,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每一位教师如果能虚心学习,反省自已的不足,定会在教学上日新月异,取得长足的进步。

再次,这样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反思总结。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教和研只有紧密结合一起,才能造就一批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在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对一系列教学事件的反思和总结是其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海淀实验小学要求教师“借助观察工具观课”,“活动结束前,每个人发表一句话感受”,这些要求有利教师观察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操作流程,从而引导教师反思每一个教学事件,并把发现的问题当成一个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深深根植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必将激励教师一步步朝着专家型教师的目标去努力,从而引导教师走上教育科学研究的幸福之路。这样以来,每一个教师都不甘平庸,学校也自然就会变得不普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切实可行  切实可行词条  公约  公约词条  教研  教研词条  离不开  离不开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