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二字,繁体简体字形相同。《说文解字》云:感,从心,咸声;恩,从心,因声。自古以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进德修业的根基和表征,无论任何时候都应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但是,如果感恩沦为一种行为艺术,通过排练包装变成集体的“秀场”,那么,感恩教育也就不过虚张声势,空见其形,离“心”甚远。
近年来,类似的感恩教育活动此起彼伏,浩浩荡荡,场面也越来越轰动。在一幕幕感恩的集体狂热中,我们似乎都能窥见传统文化的一抹影子,但浪潮退去,感恩的种子并未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除了在活动现场洒落的腥咸眼泪,之后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依然故我,难以见到感恩教育的成效。
感恩若无心,咸有作秀因。趁着国学热,一些所谓的“大师”披着国学的外衣,干着买卖的勾当。其惯用模式就是承诺免费到学校开展面向学生和家长的感恩教育活动,不用学校承担任何的劳务费,而在感恩教育现场,这些大师通过特定的音乐营造气氛,运用经过多番雕饰的语音语调来不断调动师生和家长的情绪,从场面来看,一个个的泪人确实令人动容,蔚为大观,但其实都是“大师们”反复排练的必然结果。活动过后,“大师”无一例外要推销一些书籍和音像制品,虽然价值不菲,但在刻意营造的气氛下,大部分的家长也是乐意自掏腰包。至此,“大师”的表演才算“功德圆满”。
难道学校就看不穿这点伎俩?非也!其实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苦衷一些。基层学校的活动经费捉襟见肘,经常为了开展集体活动不得不到处“化缘”,现在有送上门的集体活动,学校自然喜出望外,也就不加辨别、不问真伪地配合着“大师”的演出,甚至明知是商业运作也装聋作哑,在学生排练中不遗余力,发动家长参与也表现得格外积极。说穿了,这种方式就是彻头彻尾的一场秀,但场面的确很震撼,表面看来成效斐然,况且对学校来说这种集体活动纵然无益但也不致有害,于是谁也不愿,更不必说破。
其实,感恩更多是源于内心的生发,也可以简言为心育的过程。感恩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见于行。通过外在形式的催迫或诱使才出现的“感恩”不过是昙花一现。那些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程式化、表演化、煽情化的感恩教育完全就是本末倒置。况且,严格而言,传统意义的叩拜有着天地君亲师的固定次序,将“亲”单列出来,“大师们”对于传统文化也是双重标准罢了!
而要实现这种心育,其途径就在于将心比心,正如感恩二字,以心相连。也就是说,作为子女要看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要体会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心血,这种内心的触动和铭记不是整齐划一的叩拜或任务式的给父母洗脚就能达成,其教育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作为父母,也要感知子女隐性或显性的感恩。这或许是一句谢谢,或许是孩子的家务劳动,又或许是为实现对父母的承诺孩子所付出的的不懈努力,绝不可能只有泪如雨下,感恩才见真诚。尤其是鉴于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基因,如果子女天天对父母说“我爱你”,敢问作为父母,您能否保证您不一身鸡皮?
正如王阳明所言:“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感恩就在于我们内心,通过将心比心不断得到升华。那些有口无心、别有用心的感恩表演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