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不少学校,第二节下课的铃声一停,学校广播里就开始播放眼保健操了。而这时,很多教师的课尚未结束,作业也未布置,不要说有的教师常常拖堂,即便不拖堂,按时下课,学生从上课到做操是否也需要片刻稍稍放松、过渡转换的时间?在“下课铃声停即做操”的情况下,等到学生“腾出”手来,第一节眼保健操已经过去了。
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做眼保健操,是学校的一个惯例。但多年来,在不少学校,这个惯例异化成了一种程式化行为。我与不少学校的工作人员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大都说:“时间紧啊,做完眼保健操还要做课间操,学生还要上厕所,这是一环扣一环啊!”
实践表明,做好眼保健操,对改善学生视力、缓解眼部疲劳效果明显,可以起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的作用,有效控制近视眼新发病例的产生。但是,眼保健操再好,如果做起来马马虎虎、姿势穴位不正确、力度不到位,也只能是隔靴搔痒,起不到应有作用。
做眼保健操要求:“指甲短,手洁净。遵要求,神入静。穴位准,手法正。力适度,酸胀疼。”按这些要求去做,才会收到实效。当然,眼保健操的功效非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就能显现出来的,因此,还要做到“做眼操,贵在恒”,否则,就会“走形式,难见效。”
从多年的实施情况来说,我们学校确做到了“恒”,但之所以不见其“效”——学生近视率不见下降反而攀升,那是因为不少学校其实是只管“扣环节”而不管“真实效”,做眼保健操流于形式,如“下课铃声停即做操”就是典型表现之一,这样的为做操而做操,当然如同白做,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八年级超过80%。这表明我国防控青少年近视形势严峻,习总书记为此做了专门批示。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全社会联合起来,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作为学校,让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无疑是防控近视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各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的严峻性,认识到眼保健操对预防学生近视的重要性。眼保健操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但不可轻看,要切实把这“五分钟”的眼保健操当做一件大事、要事来抓,抓实、抓细、抓好。
其次,时间安排要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给予师生充分的时间保障。比如第二节下课铃声后,先放15~30秒的轻音乐,一是给教师、学生以“准备”的时间,二是让学生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从思想到动作能够实现从容切换。当然要使“五分钟”得到切实保障,尚需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绝不能随意拖堂;学校要制订相关措施,对随意拖堂、侵占“五分钟”的现象给予批评,敦促改正。
再次,要抓实细节,保障效果。要让每个学生切实掌握眼保健操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从表面上的“指甲短,手洁净”,到思想上的“遵要求,神入静”,再到动作上的“穴位准,手法正”,学校都要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每次眼保健操时,各班都要配备指导教师,现场监督、指导;学校要将眼保健操及近视眼防控效果列入班级检查、考核评估内容,以确保其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