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中小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就在上学期,我在某所学校调研时却看到,升旗时除了班主任,几乎没有教师。原来校长们仍在“惜时如金”地办公,不少教师也在办公室“争分夺秒”地玩手机、打游戏、刷微信、看新闻……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戴着红袖章的学生,在升旗队伍中来回走动“督查”:如果发现讲话、不唱国歌的学生,要一律记录在案;而违规学生不但要被点名、扣分,其所在班级的考核分数也要被扣除。
询问老师升旗为何不见教职工——“因为升旗本身就是学生的事”……这样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事实上,这些现象并不鲜见,在各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人问我,该不该“管”着学生升旗?我想如果凡事都靠“管、卡、压”,这样即使绑住了学生的“身”、管住了他们的“嘴”,但没有获得他们从心底里的认同,升旗仪式必然失去教育意义。
升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引领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然而,我们却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致使少数学生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样的升旗活动简直是荒诞可笑,这样的管理也是愚昧落后、自欺欺人。
至于个别学生不守纪律,实属正常。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宽容他们,又要通过多种方式教育他们成长。
也许还有人会问,教职工究竟要不要参加升旗仪式?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教育者先要受教育,这是常识也是一份职责。升旗仪式虽然是件“小事”,但教育者肩负育人重任,理应起到标杆作用。所以,教职工不但要参加升旗仪式,而且到得要比学生快,列队要比他们齐,精神状态要比他们好,这样的榜样才有力量,这样的身教才能重于言传。
夏去秋来,学校马上又将迎来新的学年。新学年,如何创新德育工作?如何落实“学校教育无小事”的管理理念?我以为,全体教职工应该严于律己,从规范升旗仪式这样的小事入手,把参加升旗仪式变成师生之间既可相互监督又可互相学习的自觉行动,变成可以让学生阅读的“教科书”。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