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学校都在提倡技术课堂,纷纷举办课件培训和比赛时,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限PPT令”:一二年级禁用PPT,其他年级限时使用PPT。这项规定已实行三年,效果良好。
“PPT教学”又名“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技术改变教育”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快捷的优势和声光电的多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从而得到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广泛认同,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变革。正如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刘补明所说:“高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学材料的更替,教学手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讲,体现着教学乃至教育的革新甚至革命。”
但PPT是一把双刃剑。现实教学中“多媒体化”的倾向,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功能异化,这不能不引起教育人的高度警惕。
一是多媒体取代板书。板书既是传统教学知识传递的便捷活动,更是课堂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优质的课堂板书,浓缩了教学内容的精华,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专业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多媒体进课堂后,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以多媒体取代传统的文字板书,失去了传统板书的优势,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对于语文等人文学科而言,文字板书本是汉字教学的内容,以多媒体取代板书,必然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可以说,如果课堂上只是为了呈现板书,多媒体是多余的。
二是多媒体主宰课堂。叶澜教授曾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现实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常常以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控制教学过程,教学很流畅,却难免机械刻板,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灵性。如报道中语文教师韩沐娟所说:“以前一直习惯把PPT当线索,上课的过程就是走教案的过程,更多的时间花在完成教学任务,走完教学流程,忽视了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课堂不再以学生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还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吗?
三是多媒体遮蔽教学内容。以语文教学为例,最大的问题是用多媒体取代语言学习,多媒体成为隔在学生与语言之间的障碍物。前几年,笔者听过一节多媒体教学课——《木兰诗》。课上,教师不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了解故事情节的扑朔迷离和人物的悲欢离合,进而理解主人公木兰的伟大人格,积淀丰富的语言,提升语文素养,而是用了近半节课时间播放关于木兰从军的动画片。动画片活灵活现,学生看得很投入,课堂也很热闹,但这还是语言学习吗?这样本末倒置的教学显然偏离了语文教育的正确方向,功能异化,必须摒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手段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一棍子打死”的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融合创新,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推进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多媒体教学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