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细细品读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学者尼古拉斯•莱曼著作的《美国式“高考”——标准化考试与美国社会的贤能政治》一书,顿生豁然开朗之感。该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未来发展潜能的关系。读罢此书,我终于明白了我国教育界长期争论的“高分低能”问题。
作者在书中写到了美国人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认为美国的社会情形是“在这个国家划一条线,上过大学的在线的这边,没有上过大学的则在线的那边”。作者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界线还会变得愈加分明,“一个人站在这条线的哪边,要比其他分野,如地域、种族、年龄、信仰、性别、阶层等,在收入、心态以及政治行为等方面更具指向性。当人们为自己的生活乃至子女的生活设计蓝图时,高等教育永远是规划的重中之重”。这样,能否通过考试、接受高等教育以迈入精英阶层,对一个人的人生乃至家庭的生活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使得“一项只能考查人的某些方面能力,即在学校表现是否良好的考试”,成为一个人能否走上成功之路的强烈预示。可以说,能否考上大学和是否上过大学成为了一条更直观、更有效的分界线,线上或线下、线这边或线那边,泾渭分明。
书中讲到:“能力或优长是多维的,不能指望仅通过智力测试或是教育本身,就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所有长处。例如,发现不了才质,发现不了原创力,发现不了幽默感,发现不了坚毅,发现不了同情心,发现不了常识水平,发现不了独立性,发现不了决断性,更遑论道德品质。不可避免,其所判断的是人类的某种潜力,而非在被选定的工作领域长期积累的现实表现。”作者的分析告诉我们,即便在美国,其考试评估制度与人的真才实学之间的契合程度也并非完美无暇,考试的方式也并不能解决成绩与实际能力之间的不完全对应的关系。
作者承认“高分低能”现象的确存在,但同时指出这并不是普遍现象。紧靠列举几个分数高而某方面能力差的学生,就肆意放大并妖魔化这种现象,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纵观中外,政界的首脑、商界的巨头、军界的权重、学术界的带头人以及央视的名嘴、著名的导演以及活跃在各行业的精英们,他们多数都是当年学校里的佼佼者。因此,“高分低能”的提法与事实并不相符。
什么是能力?中小学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有些专家明确指出:中小学阶段的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辨别真假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规划设计能力。现行的考试就是紧紧围绕这些能力命题的,命题的方向就是让分数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能力。有专家认为,知识的有效利用就是能力。这种观点可谓一语中的,不仅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基本关系,而且为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为新课改背景下“轻视知识”的思潮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学生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能力就应成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能。《美国式“高考”——标准化考试与美国社会的贤能政治》通篇贯彻一条主线,旨在讲明考试成绩与实际能力之间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但考试成绩好坏却是能否走上成功之路的强烈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