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美术老师教的,英语是体育老师教的”,此类嘲笑话语一度在网上刷屏。日前,《辽沈晚报》刊登了《小学老师跨科代课引发家长质疑》,报道了某小学因班主任老师请假,科任教师代课而导致“教非所学”。
笔者就这个问题在部分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教师代课现象比较普遍。以一所小学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校有2名教师未能正常上班,班主任、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均由其他教师代为完成,且代课教师均非该专业教师。此外,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多则1-2个月,少则1-2周的非专任学科代课现象也经常出现。
造成教师临时代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教师编制短缺。目前学校正在遵照执行的师生比标准是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中规定的小学为1:19。而近年来,由于区域划片调整、实施二孩政策等,很多学校原有的师生比平衡被打破,生源量增加、扩班需求量加大、家长对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大幅提升等问题,使生师比不足问题凸显。
二是教师个人请假较多,学校缺乏相应的调整机制。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大,家庭负担增加,请假率也大大提高。教师请假大多为家人患病需要照顾、教师本人病假、产假等原因。
三是临时编制造成的教师流动过快。因为教师正式编制短缺,很多学校采取了雇佣临时教师的方式来解决教师缺口问题,而学校所聘用的临时教师稳定性较差,直接导致学校的工作安排手足无措。无奈之下,学校只好采用非专业教师代课的办法。
其实,“教非所学”一直是困扰学校管理的一个症结问题。要想真正从根子上解决,首先,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各职能部门从编制调整、学科入口、岗位稳定性、学科布局调整和考核评价等政策性保障多方面解决。其次,在实践层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尤为重要。采用集中培训和实时教研相结合,请专家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做更新式培训,进行课例分析,指导课程的开展以及教研的推进等方式都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解决教师的非专业问题。再次,直面问题,加强家校沟通。一旦出现不得已而由临时代课造成的“教非所学”,学校本身不能“护短”,在加强代课教师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和态度,正确面对社会和家长的质疑,争取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在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缺口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少人补人”的办法解决,而是要跳出数量看结构、围绕质量解难题,进行系统化考虑。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更需要有关部门适当放权教师编制调配,出台并落实培养复合型教师计划,从根本上解决由临时代课所导致的“教非所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