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图书馆当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间创新书刊借阅方式。教学期间,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个小时。鼓励课余时间、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6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学校而言,有效运用图书馆可以扩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可以融通课内与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与运用能力。但是,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图书馆利用率低,未能物尽其用。图书馆开放时间短、学生借阅量低等,都是图书资源利用率低的表现。其二,图书馆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图书陈旧、更新换代慢、藏书结构不合理等,导致师生无法及时学习到最新的知识;阅览室空间不足、借书还书制度不够人性化等,导致师生无法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其三,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有效作用,成为当下学校管理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我认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需要有以读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理念,要把握好“三关”。
首先,要加大图书质量的审核力度,把好图书购买关。要想让图书馆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学校管理者在购买图书前,还应该征求部分师生的建议,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而购买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适合师生阅读,内容低俗、消极的图书不应该出现在校园内,这样才能保证中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书香氛围中健康成长。
其次,要完善图书管理制度,把好图书借阅关。目前,有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合理,借书、还书流程复杂,大部分工作还要依赖于人工服务,耗费读者过多的时间。对此,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网上续借、自助还书、多校区图书资源共享等功能,方便读者阅读。同时,还可以尝试建构数字图书馆,多购买电子图书。因为电子图书购买价格低、损耗小,而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使用效率比较高。
再次,要变“以书为本”的被动服务理念为“以读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理念,做好图书宣传关。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学校不应该将图书馆简单地定位为图书借还场所,应该提高定位、扩大功能,将其变为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图书管理人员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了解和学习,要向师生宣传、普及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图书资源来增长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