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能给孩子带来精神力量的陪读才有意义

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中学,由中小学生的父母组成的“陪读大军”已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而多数家长陪读的任务就是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对于家长陪读,大多数人持反对态度。实际上,对于陪读的作用,应根据不同的学段来区别对待。一般来讲,低幼学段或小初学段,如果家庭住址离学校远,而且孩子无人照顾,家长于情于理都应该陪读;而在高中阶段甚至大学阶段,随着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增强,一般不主张陪读。但对于个别身体或心理有特殊问题的孩子,则还是需要家长陪读的。

陪伴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而陪读恰恰能够使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从这个意义上讲,陪读的积极意义不可否定。近日,北京某小学对数千名学生进行了一项“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爸爸妈妈”的网上问卷调查,问卷上列出了20个选项,包括“温和”“善解人意”“守信”“陪伴”“严厉”“多给零花钱”等。调查显示,“陪伴”选项居首。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问卷道出了当代孩子的心声,他们更渴求得到家长的理解、得到父母的陪伴。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因此,家长在陪读时,给孩子传递的精神力量常常比给孩子物质帮助更重要。那么,家长如何在陪读中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力量呢?

首先,家长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不管哪个学段,家长在陪读之前都需要分析陪读的利弊,不能因盲目跟风而导致出现“家长只陪时间,学生只读死书”的现象。这种貌合神离的陪读既会危害学生的成长,也会带坏社会风气,不利于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

其次,家长要弄清楚陪读的任务。书童陪读是古代学生的陪读模式,书童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主人整理家务、书房、研磨或者是购买书籍等。现代家长陪读如果还只是延续古代书童的模式,孩子永远会被当作“主人”服侍着。长此以往,被陪读孩子在精神上永远是一个“侏儒”,不能独立、自主。

再次,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工作的榜样。家长的工作和陪读之间并非是对立的关系。家长的工作经历、体验以及投入的职业心态等,会带给孩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让孩子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家长要慎重选择陪读的方式、方法。家长不能只顾着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还要在精神陪伴上下功夫。家长角色应从“仆人”转为朋友,要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状况,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陪孩子做运动或游戏等。

最后,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有人说,预测成功的最佳指标是抗挫力、勇气以及失败后重新站起来的能力。很多时候,陪读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往往是放不开手,害怕孩子遇到挫折。而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历程中,如若没有感受过不悦以及失败,那他根本就无法独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陪读  陪读词条  有意  有意词条  带来  带来词条  力量  力量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