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对教师子女成才状况的调查,大体情况是: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师子女的成才率呈递减趋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子女成才率偏高一些。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家长越有耐心,孩子的成才率越高。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是教师群体中最具耐心的,正是这种耐心,为孩子未来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基础。高校教师在专业水平方面优势突出,然而,在对待自己孩子方面,往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最缺乏的就是耐心。
中国家长有一个通病——不愿等待,毫无“静待花开”的态度,只有“多快好省”的跃进思想。这种不愿等待有三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是不给孩子转变情绪与态度留时间。众多家长要求孩子在悲伤、愤怒、嫉妒、消沉的时候立刻终止,三秒内由阴变晴。家长的这些做法对孩子的情商培养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压抑了孩子的情绪体验,被动地快速转化也降低了孩子处理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
二是限制了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通路。家长们在孩子身上付出时,总是追求即时与强烈的获得感,期待每一个跟孩子有关的事情都能即刻生效、立刻搞定。花钱报各种兴趣班,然后参加各种演出、各种比赛,这些技能展现都能体现比较强的获得感、成就感。恰恰是这种想立刻看到直观成果的心态,让孩子们特别偏重学习高转化率的才能,但是,审美能力、好奇心、博物学储备、环保意识、体育精神等这些软实力难以构成直接反馈的“硬通货”,没法评级打分,自然就难得青睐。
三是不让孩子掌握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由于家长过度主动、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其实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对不少孩子来说,什么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社交、锻炼、娱乐、休息等其实一直在被安排,而这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性严重缺失,对于生活的主动掌控能力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培养。
不愿等待、缺乏应有的耐心,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男孩危机就源于家长太心急。为什么会出现男孩危机?主要原因就是让男孩与女孩同年龄入学。有关研究显示:男孩早期生理、心理发育均落后于女孩,3.5岁女孩的大脑语言区相当于5岁男孩的水平。英国学者杰夫·哈曼对男孩的心理落后提供了量化结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教育受制于孩子身体成长与心性成长的规律,大部分男孩家长急于让孩子早上学,不遵循男孩的成长规律,亲手导致了男孩危机的产生。
再譬如,所谓“差生”也是缺乏耐心所致。孩子个体是具有差异性的,现在的教育教学太追求速度了,课时进度快,课后作业量大,有些孩子能适应,有些孩子不能适应,而等不及的教育就把一部分不适应的孩子抛在了后面,他们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慢慢就落后了,成了“差生”。
耐心其实就是一种守护,守护着孩子的心灵,守护着孩子的幼稚,守护着孩子的成长。耐心需要我们学会等待,等孩子慢慢地理解,慢慢地领悟,慢慢地成长。这种顺乎天性的成长才是快乐的、健康的、有潜力的。
有人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追求快的时代,教育也在追求速成,快速阅读、快速写作、快速记忆……教育追求快并没有错,但如果不顾及成长的质量而盲目加速,就会伤害成长,就成了拔苗助长,就会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