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会议指出,对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和留守儿童照护。(4月12日新华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切实加强农村教育才能充分照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
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已成事实——城镇学校“挤”,乡村学校“空”,城镇大规模学校与乡村“空心校”现象同时并存,这不仅是严重的教育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乡村学校凋零固然有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的因素,但是,乡村教育质量不高却是关键性原因。
切实加强与办好乡村教育,才能缓解城市学校的入学压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切中了乡村教育的实质问题,要贯彻落实,还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强力保障乡村教育的财政投入。乡村学校底子薄弱、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在教育财政投入上更需要予以倾斜。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应当将乡村学校放在首位,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投入,特别是对乡村学校的食堂与宿舍要严格保障,在硬件设施与运营管理上提供财政的支持,为乡村学生提供一流的后勤保障服务。
其次,要强力保障乡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办学条件也是妄谈。农村学校地处偏僻,社会生活条件差,职业吸引力不强,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扎根任教。国家已经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各级政府严格落实。
再次,要强力保障乡村教育的管理制度。乡村教育要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师,更需要科学的管理机制,要切实推动校长职级制与定期轮岗制,引导更多的优秀校长到乡村学校任职,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要通过城乡对口帮扶、办学联盟、教育集团等形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对乡村学校的引领作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完善乡村学校校际联动教研体系与网络教研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学校的教研氛围,推进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