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农场上“识谷课”,这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

近日,武汉红领巾国际学校,将学生带到一家农场上“识谷课”,教孩子们在田间认识农作物,体验农事劳作,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意义。笔者认为,作为实践课,该校的措施得力,效果凸显。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施教中坚持了“四性”的发展导向。

实践性。这是实践课的本质特征,也是上好该课的基本要求。此课主要的知识点就是让学生识五谷,即认识和识别红薯、稻谷、青菜等的形态特征。认知规律决定了这些知识只在教室里讲讲、在黑板上画画是不成的,还必须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到实践中去认识,进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和理解,在来农场之前,学校的科学老师专门教学生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农作物,如水稻、麦子、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之后才将学生领到田间地头进行了再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离开了实践环节,也就失去了实践课的应有价值,势必达不到教学目标。

趣味性。实践课最忌讳的就是呆板、单调,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欲求实践课具有趣味性,一方面要先抑后扬上好理论课,先暖暖场,赢得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情景创意,这对大多数第一次走进农田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同时,寓教于乐,要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

教育性。这是实践课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上课,不仅要让孩子学得农耕知识,而且还要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情感。对此,该校负责人一番话,道出了本次实践课的真谛,“带孩子们来田间地头上课,就是用浸润式的学习方法,让下一代人不忘文明的起点,不忘劳动传统……”教学目的明确,而实际效果又怎样呢?一位女学生在实践课后提到,“参与劳动以后,我才真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以后我不能浪费粮食了”。珍惜粮食、学会感恩的教育达到了。

知识性。这应是实践课的又一主要目的。识五谷,即让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对一些农作物的基本形态能够进行辨认,其效果也达到了,如在场四年级的一位男学生通过实地得知,红薯是长在地下,而不是挂在藤上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词条  农场  农场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